公共资源交易“四应四尽”助推营商环境优化

降成本 提效率 防风险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4-01-19 语音:播放

  本网讯 (全媒体记者李晨 通讯员何其琛)2023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上持续发力,建立“四应四尽”机制,努力营造公平公正、惠企利企的营商环境。

  交易费用“应免尽免”。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免费为市场交易主体办理数字证书(CA)和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服务,为市场主体节约费用近25万元。免收政府工程投标和履约保证金,免收政府工程投标保证金标段数117个,为投标企业免去投标保证金金额5.08亿元,免收履约保证金金额7.04亿元。对非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大力推广以电子保函代替现金交纳投标保证金,收到担保公司保函13笔,金额130万元,服务投标企业20家,切实减轻投标企业流动资金占用成本。

  交易方式“应电尽电”。坚持科技赋能、信息支撑、数据共享,完成了信息安全三级等保测评工作,交易平台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签发的三星认证证书;全面推行电子营业执照 “一网通投”,支持市场主体进行全程电子化投标;上线“鄂州招采”手机掌上交易系统,实现用户随时、随地了解和参与招投标项目交易活动。建成市域政采“一张网”电子交易系统,将分散采购项目纳入电子交易系统进行交易,实现市域政府采购项目全流程电子化。

  交易服务“应不尽不”。采取不见面的方式,进一步规范交易采购工作流程,建立中心工作人员与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专家评委的“隔离墙”。推行“不见面开标”,通过电子化交易,对所有项目实行远程不见面线上开标。推行“不见面抽取专家评委”,采取电脑随机抽取和自动电话通知评委,实现评委信息保密。推行“不见面评标”,除专家评委之外,任何人不进评标室,全面实行评标专家独立评标。

  评标模式“应异尽异”。全面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实现与省内其他地市常态化远程异地评标全覆盖,开通跨省远程异地评标绿色通道,既实现了优质专家资源共享,又能有效预防因“熟人效应”带来的廉政风险。2023年,共计完成主(客)场远程异地项目180个,交易金额150.87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