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变”走向“质变”——我市交出知识产权亮眼“答卷”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4-06-03 语音:播放

  全媒体记者 李刘斈子

  商标品牌发展指数排名全省第六,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获评“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城市”;推广应用知识产权基础数据资源;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助力区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2023年度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结果,我市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考核中排名较2022年进位14个位次,在省内排序进位2个位次。

  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知识产权“鄂州答卷”缘何如此亮眼?

  有效实用新型专利企业占90.31%

  2023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顾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塑胶管道“以塑代钢”的先行者,其塑胶管道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输送、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公司历来重视对科技创新的研发和投入以及对科技创新成果的保护,这是我们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秘诀。”顾地科技总裁办主任潘林亮介绍,今年一季度,公司研发费用总额为761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23%,同比上升1.17个百分点。

  潘林亮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拥有170余项专利、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著书3本。”当前,企业正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目标,聚焦制造升级,向塑胶管道“智”造迈进,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无独有偶,作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湖北兴欣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销售高端高品质塑料复合管道,目前拥有28项专利。

  “为保护好每一个知识创造,我们竭尽所能。”兴欣科技研发部主任但美玉介绍,今年一季度,公司投入百万元,用于自动化设备改造升级、智能仓储运行,并培养2位国际互认的创新管理师。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截至去年底,全市有效专利8567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1370件(企业占79.56%)、有效实用新型专利6627件(企业占90.31%)、有效外观设计专利570件(企业占42.28%)。我市积极组织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参加第四届湖北地理标志大会暨地理标志展示品鉴活动,在“我喜爱的湖北品牌”电视大赛比赛、中部四省(鄂晋皖赣)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创新大赛中,“鄂州武昌鱼”分别荣获1项金奖、2项银奖。

  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超1亿元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多措并举推动“知产”变为“资产”。

  去年7月,我市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活动,全市金融机构、企业相关人员和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市知识产权局)管理人员齐聚一堂,碰撞思维。

  “这是一堂‘热辣滚烫’的金融知识课,有助于我们了解知识产权金融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知识产权金融产品的申请条件。”鄂信钻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以会为媒、牵线搭桥,用金融手段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不断提高知识产权转化为资本的能力,推动金融活水对创新型企业高精尖技术研发进行精准滴灌。”市市场监管局三级调研员金涛说,“我们主动将知识产权战略融入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局中,全力向上争资金、争项目,用好用活政策,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我市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1.0315亿元,同比增长74.23%;举办湖北省专利技术转化对接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武鄂黄咸片区)活动,发布武鄂黄咸片区企业专利技术需求信息282条、高校专利成果579条,8项专利技术与企业签订转化协议,12个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签约落地,签约金额达4.2亿元;发布首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授信白名单企业40家,12家企业被纳入湖北省第二批质押融资拟授信企业白名单。

  设立市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20个

  随着民法典、新专利法和新著作权法等实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公众对创新成果、智力付出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

  “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科科长陈明介绍,去年,我市先后设立市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20个,其中2个工作站入选省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与市法院共建省级联合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1个,与市检察院联合设立市级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站3个,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向基层延伸。

  去年,我市办理电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60件、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3件、商标侵权维权援助案件1件、诉调对接案件7件,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件、侵犯注册商标权案件21件、地理标志侵权案件2件,移送公安机关3件;立案侵犯知识产权案件32件,破案28件,抓获犯罪嫌疑人51人,涉案金额达1200万元。

  在我市,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有了充分了解,其凭借核心关键技术,迈向高科技产业链顶端,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收取专利许可费等形式,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

  如今,我市知识产权对创新发展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得到进一步释放,在培育本土产业竞争优势、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从“量变”到“质变”,鄂州仍在不断续写更多知识产权领域“奋进的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