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总体方案解读

解读单位: 鄂州政府网 解读类型: 部门解读
发文日期: 2019年12月20日 解读方式: 图文方式
来源: 鄂州政府网

  一、建设背景

  (一)区域范围

  鄂州市临空经济区(以下简称临空经济区),西起鄂黄大桥连接线,北抵长江,东接黄石市主城区与鄂州市花湖镇界,南接黄石市下陆区、铁山区,包含鄂城区燕矶镇、花湖镇、杨叶镇、沙窝乡、碧石渡镇、汀祖镇、新庙镇(葛山大道以东区域)七个乡镇,并托管鄂州市三江港新区,规划面积178.7平方公里。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全省“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围绕高质量推进“双枢纽一产业带”和鄂州市“三城一化”建设要求,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为依托,着力完善现代化立体交通和多式联运体系,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业,积极推进高端临空制造业、临空现代服务业和其它临空配套产业集聚,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升临空经济区的高端资源配置力和全球影响力,打造立足中部、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大枢纽、大通道、大平台,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绿色生态宜居示范区。

  战略定位

  ——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依托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发挥航空物流中心和武鄂共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优势,充分激发顺丰速运集团全球速递业务带动作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连接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市场,构建中部地区对外开放通道和国际物流门户平台,建设面向全球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亚洲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华中冷链物流中心。

  ——国家多式联运创新示范基地。结合三江港国家铁水公空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发展建设,探索以鄂州民用机场航空货运为核心的多式联运组织模式。加快航空港和三江港的口岸建设,与武汉铁水公空等全球化口岸互联互通。建立健全一体化组织中的货物交接、信息共享、责任划分、保险理赔等方面的制度规范,整合货源、运输、单据、金融等大数据信息系统,推进“一单制”全程无缝运输服务。

  ——中部地区开放新高地。深度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全省“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促进临空经济区与东湖高新区、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深度融合,探索临空经济促进内陆地区发展方式转变新模式,发挥开放平台试点示范带动作用,以航空货运带动临空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型发展,建成中部地区开放新高地。

  ——长江中游城市群临空产业聚集区。发挥航空货运枢纽带动作用,强化人流、物流、数据流、资金流等聚集功能,构建高端突破、优势凸显、多点支撑、绿色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航空物流、电子商务、分拨转运配送、交易结算等临空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先进临空制造业,促进产业链配套,夯实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高端产业聚集区,形成全球生产和消费供应链重要节点。

 

   发展目标

  1.到2021年,鄂州民用机场、顺丰速运转运中心、货运航空基地、航空物流园建成运营,临空经济区货运枢纽功能初步显现,起步区规划基本完成。临空经济区基础设施、公共配套服务、产业规划构架初步形成。

  2.到2025年,年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245万吨,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多式联运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建成,实现天河—鄂州机场互联互通,客运消费性服务体系及生活出行配套设施基本完备。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有力支撑鄂州、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经济总量达到1500亿元,实现税收120亿元。

  3.到2045年,年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765万吨,年旅客吞吐量1500万人次。临空产业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跨越发展。形成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成为航空货运特色鲜明、功能优势突出、高端产业集聚、公共服务高效、绿色生态宜居的临空经济区。

  三、空间布局

  按照集约紧凑、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优化功能分区,规范开发秩序,科学确定开发强度,构建“一港五区”的总体空间发展格局,同时高水平推进国际化城市生态、文化、教育、医疗等综合功能配套,实现产业、人居环境协调融合发展。规划面积178.7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规模118.2平方公里。

  国际物流航空港——位于临空经济区中部,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立足现代国际物流产业,完善机场服务功能,重点发展航空货运、航空快递、航空维修、航油航材等紧密结合机场运营需求的产业,建立高效、便捷、专业、国际化的航空货运机场。

 

  产城融合发展区——位于临空经济区西部,规划面积37.4平方公里。以国际化的视野,发展企业总部、金融服务、高端商务、贸易会展,建设高端写字楼、城市综合体、发展楼宇经济;建设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完善医疗、教育、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都市典范。

 

  先进制造引领区——位于临空经济区北部,规划面积22.5平方公里,重点布局综合保税区、航空货运总部区等功能性项目,提升机场服务效率,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大健康等产业,优化配套服务,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打造临空产业集群,突出现代先进制造业的引领示范作用。

 

  航空物流集聚区——位于临空经济区西南部,规划面积18.3平方公里。依托区域内高速公路网,及空铁、空公多式联运,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配送产业集群,发展航空服务、电子商务等重点产业,引进研发、培训等相关机构,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协同发展,为航空产业发展提供要素支撑。

 

  综合服务创新区——位于临空经济区南部,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面向临空经济区商务旅客、临空经济从业人员的消费生活需求,建设国际航空特色城市生活区,发展高端居住、酒店、综合商贸,完善配套设施,创新发展航空经济区综合服务业。

 

  生态基底保护区——规划面积约60.5平方公里。包括花马湖、江湖水系连通、长江沿岸及农田、山体、乡村等区块,保持自然山水形态与村落格局,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保护山水林田湖草,在确保生物多样性栖息环境和生态链的前提下,审慎开发江湖近岸景观带,发展休闲体验、科普教育、创意文化与生态养生。

 

   四、重点任务

  (一)全力打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1.加快航空枢纽建设。加快两条跑道、航站楼以及航油、通信等机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场按期顺利通航。推进航空货运仓储设施建设,加快建设67万平方米分拣中心、顺丰航空基地工程,建成并完善快件集中监管中心、海关监管仓库及查验场地等设施,增强全货机起降的运营保障能力。

  2.构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以鄂州民用机场为中心,构建内外通达、高效便捷的铁水公空联运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推动铁路进机场,探索构建铁空快捷联运体系,加快三江港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公路、水运、轨道交通和铁路之间的无缝衔接,推进疏港公路、吴楚大道、S203改造等工程,加快机场高速、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等规划建设,实现产业聚集区与货运节点间的高效、快速联通。

  3.拓展优化航空货运航线。加强与东南亚、日韩等周边热点地区的市场性航线,培育南亚、非洲等具有区位优势地区的货运航线,构建辐射亚洲、通达全球的国际货运网络。申请第五航权,加快打造与国外热点城市的航空货运联络体系。

  4.构建国际航空货运服务体系。吸引国际航空货运组织、货运仲裁机构,提升航空货运的服务能力和仲裁水平。引进国际专业货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为国际航空货运企业提供专业化、高质量服务。

  (二)构建高端临空产业体系

  1.航空物流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货运、航空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分拔转运、现代仓储、供应链管理服务等产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智慧物流、物流大数据,集聚一批拥有全球经营网络和供应链管理理念的物流服务提供商。

  2.电子商务产业。重点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电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建设电商结算中心、电商总部聚集中心、互联网+冷链物流基地,建成一批区域布局合理、功能设置科学的电子商务集聚区。

  3.临空服务产业。重点发展保税商贸、金融保险、支付与结算服务、离岸金融服务、通关服务、保税研发、航空营运、航油航材服务、检验检测、科技服务、临空医疗、应急救援、航空会展、创意设计、工业设计、飞行员生活健康管理、商务服务等高端临空服务业。

  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激光及新型显示、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人工智能、物流软件及电子终端等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航空关联性强的信息技术产业。

  5.高端临空制造产业。重点发展3D打印、航空电子仪器、航空器材进口保税加工、先进高分子材料、电子材料、前沿新材料、飞机维修与改装、航空制造等临空制造产业。

  6.大健康产业。重点发展生物药物和生物制品、高端医疗器械和耗材材料、医药流通,培育发展基因工程、精准诊疗技术、智慧医疗、人体医疗器官配送移植服务以及高端养生服务、健康管理与服务等产业,打造大健康产业体系。

  (三)完善临空经济区对外开放功能

  1.营造高效、开放的服务环境。推动综合保税区的申报和建设,探索综合保税、跨境电商、全域货运航站楼、卡车航班等服务模式,提升航空货运服务效率。

  2.积极推进区域通关便利化。在临空经济区试点集中汇总纳税、保税货物自行运输等便利政策,提高区域通关效率。建立一体化“大口岸”体系,推动武汉、黄冈、黄石、鄂州地区陆、水、空口岸通关协作,构建武鄂黄黄不同城市之间高效的联运体系,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四)建设高品质绿色智慧空港新城

  1.建立健全临空经济区公共服务体系。吸引优质、专业化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增加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统一规划建设一批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机构,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形成健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和集中性商业服务设施,以及图书馆、公园、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文化体育娱乐设施,适当建设专题博物馆、特色展览厅,满足居民、从业者及国际人群的服务需求。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打造面向航空货运、航空服务、临空制造的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与国内外主要航空货运枢纽的互联互通。

  2.打造绿色智慧临空经济区。加强资源集约利用,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持续提高环境容量和质量,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临空经济区。建立绿色考核体系,全领域、全过程加强资源集约利用,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循环经济设施共建共享。建立能源清洁发展机制,推广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加强能源梯级利用。加强临空经济区水环境治理,推进绿廊绿地及生态景观建设。健全污染检测、评估和执法体系,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

 

  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正式挂牌 王立刘海军揭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