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单位: | 市医保局 | 解读类型: | 部门解读 |
发文日期: | 2022年09月09日 | 解读方式: | 图文方式 |
来源: | 市医保局 |
医疗保障关系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是保障病有所医、解除疾病后顾之忧、维护社会公平、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制度安排和基本制度保障。经鄂州市政府同意,2022年9月9日鄂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全市医保领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鄂州市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编制背景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疗保障工作,全面推进全市医疗保障事业改革发展,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医保局组建以来,通过理顺医保管理体制,出台一批提升医保水平的政策,我市医保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一是重点工作成效明显。鄂州是全省唯一、全国较早推行城乡医保一体化、实现医保“市级统筹、城乡统筹、门诊统筹”的城市。2019年度,市医保局荣获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应询单位满意度测评第三名,市医保中心获评全市服务效能群众满意“最优单位”;2020年度,荣获全省医保系统行风建设专项评比综合得分第一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绩效综合考评优秀单位”称号;2021年度,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二是疫情防控应对有力。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在全省率先向市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预拨住院基金1.6亿元,门诊基金2410万元;出台《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经办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等12份文件,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保障;及时拨付新冠疫苗接种专项资金,连续下调新冠病毒检测服务项目价格;对企业职工医保单位缴费部分实行减半征收政策,共减征职工医保企业缴费6000万元,帮助企业纾困,共渡疫情难关。三是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十三五”期间,全面落实《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的具体措施>的通知》(鄂州办发〔2019〕8号)等精神,对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进行全额补贴或差异化补贴,资助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100%;落实健康扶贫兜底政策,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费用累计超过5000元以上部分100%报销;医保基金支出5亿元,构建“基本医疗保险+门诊重症慢病和门诊特药+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多层次保障政策体系,全市扶贫对象住院实际报销比例、大病和特殊慢性病门诊实际报销比例均位于全省前三。四是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通过规范“两定”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协议,将全市符合条件的医药机构全部纳入其中,方便群众就医购药;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范围内药品总数增至2800种,满足疾病谱变化和临床治疗需要;根据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筹资增幅,相应提高市内一、二、三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以及大病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市内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和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均在70%以上;采取定特药目录、定医疗机构、定责任医师的“三定”管理办法,特药“双通道”政策等措施,畅通治疗恶性肿瘤等国家谈判高值创新药品临床使用渠道。五是医保基金运行安全可靠。“十三五”期间,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年均增长10.1%,基金累计结余可静态支撑26个月;城乡居民医保筹资年均增长14.6%,基金累计结余可静态支撑6个月;调整优化预算总额确定办法、决算办法和结算流程,全面实施统筹基金按基金支出分项总额预算下的复合式结算办法,基金预算与决算管理质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国第一百一十位。六是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将部分经办事项全流程录入政务服务网,将部分事项下放各区级经办机构;持续完善“四办”(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事项清单,紧紧围绕“五减”(减事项、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费用)优化办事指南,简化办事流程,全部事项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减70.7%;推行综合柜员制,实现医保经办服务“一窗受理、一站服务”。
二、主要框架和内容
《规划》分6个部分,分别为: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医疗保障政策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医疗保障协同治理体系更加优化、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支撑体系更加坚实、保障措施。
(一)规划背景
《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助力健康鄂州建设,推动医保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实现全市医保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保障。《规划》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公平适度、系统协同、精细管理的原则。《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完成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基金监管等重要机制和医药服务供给、医保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的改革任务,基本建成公平医保、法治医保、安全医保、智慧医保、协同医保。“十四五”时期全市医保发展共设置15项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4项,分别为基本医保参保率、职工基本医保住院报销比例、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医保政务服务窗口可办率。其他为预期性指标。
(二)总体要求
到2025年,基本完成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基金监管等机制优化和医药服务供给、医保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改革任务,进一步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优化医疗保障协同治理、夯实医疗保障服务支撑,基本实现“公平医保、法治医保、安全医保、智慧医保、协同医保”,争当全省医疗保障事业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专栏1 “十四五”时期全市医疗保障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
||||
类别 |
主 要 指 标 |
2020年 |
2025年 |
指标属性 |
参保覆盖 |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86.4 |
>96① |
约束性 |
基金安全 |
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收入(亿元) |
15.7 |
收入规模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加适应 |
预期性 |
类别 |
主 要 指 标 |
2020年 |
2025年 |
指标属性 |
基金安全 |
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支出(亿元) |
11.0 |
支出规模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更加适应 |
预期性 |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 (亿元) |
19.7 |
保持合理水平 |
预期性 |
|
保障程度 |
职工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 |
70.6 |
>75 |
约束性 |
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含大病保险)(%) |
60.1 |
>66 |
约束性 |
|
重点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救助比例(%) |
>70 |
>70 |
预期性 |
|
精细管理 |
实行按病种分值付费的住院费用占全部住院费用的比例(%) |
|
75 |
预期性 |
公立医疗机构通过省级集中采购平台采购药品金额占全部采购药品(不含中药 饮片)金额的比例(%) |
10 |
90 |
预期性 |
|
公立医疗机构通过省级集中采购平台采购高值医用耗材金额占全部采购高值医用耗材金额的比例(%) |
10 |
80 |
预期性 |
|
优质服务 |
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②(%) |
>70 |
>70 |
预期性 |
医疗保障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可办率(%) |
>70 |
>80 |
预期性 |
|
医疗保障政务服务事项窗口可办率(%) |
100 |
100 |
约束性 |
注: ①指“十四五”期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每年保持在96%以上。
②指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人次占全部住院跨省异地就医人次的比例。
(三)主要任务
1、医疗保障政策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一是全民医保参保质量进一步提升。二是基本医疗保障待遇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三是基本医疗保障筹资机制进一步健全。
2、医疗保障协同治理体系更加优化。一是医疗保障支付机制日益完善。二是医药价格形成机制日益健全。三是医保基金监管机制日益强化。四是医药服务供给机制日益完善。
3、医疗保障服务支撑体系更加坚实。一是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二是智慧医保建设全面推进。三是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医疗保障部门负责统筹推动规划中各项任务的落实,分解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实施时间表和路线图。各地医疗保障部门要统筹做好本地区医保规划落实工作,将重要指标任务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协同合作,税务、公安、民政、人社、卫健、市场监管、教育、退役军人、乡村振兴、残联等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
二是加强实施评估。各地各单位要将落实规划任务作为重点工作,要制定本单位任务的实施时间表和路线图,要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为抓手,强化政策和资金保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要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通过开展部门自评与社会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式,监测规划实施效果。要将规划中重要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三是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互联网等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医疗保障规划及实施愿景;持续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工作,及时准确发布医保规划实施成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增进医保、医药、医疗协同改革共识,为本规划实施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