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马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生态修复启动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1-07-13 语音:播放
本网讯(记者 熊孝平)昨日,市委副书记涂维发宣布,花马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修复启动,并参与花马湖增殖放流活动,与市渔政及花马湖管理人员一起,共同将鳜、鲌、鲴、鳊、黄桑鱼及“四大家鱼”苗种510万尾、螺10吨投放花马湖。
  据悉,这是花马湖首次进行生态修复的增殖放流活动,也是国家农业部启动一江五湖渔业资源修复同步增殖放流行动之一。
  花马湖位于我市东南部,是鄂州境内的第四大湖泊,水域面积1066公顷。花马湖现有鱼类15科43种,浮游植物23科38属,浮游动物31种,底栖动物31种,两栖动物6种,爬行动物3种,水生维管束植物82种2变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黑斑蛙、金线蛙、背瘤丽蚌),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2种(莲、野菱)。花马湖水质一直保持良好,至今仍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花马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已于2011年被农业部批准成立,主要保护花马湖原产花骨鱼及其它水生生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
  去年冬季以来,鄂州遭受50年一遇的冬春连旱,花马湖水位最低降至15.3米,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小,整个湖泊沿湖周边45%的水面变成旱地,造成水种资源和湖泊生态环境严重损害,危及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渔民切身利益。初步估计,本次旱灾使花骨鱼、翘嘴鲌、鳜鱼等其它本湖土著鱼类、虾类,因繁殖地、栖息地大面积减少,预计减产60%左右,损失180余万元,特别是花骨鱼等野生鱼类繁殖地大部分变成了旱地,估计将减产70%以上。同时,由于水位下降,干旱时间长,导致大量水生植物死亡。
  为及时修复受旱灾影响的渔业资源及水域生态,减少灾害对渔业和渔民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养护与保护长江、湖泊的意识,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决定于7月12日上午9时在长江中下游五省同时举办一江五湖渔业资源同步增殖放流行动。为配合此次行动,市水产局启动了花马湖渔业资源修复同步增殖放流行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