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长江日报记者樊友寒)“武鄂同城化的加速推进,实现了两地产业布局、人才交流、交通规划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陈文明是湖北芯映光电有限公司一名员工,家住武汉,每天驾车40分钟到葛店经开区上班。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武汉光谷与鄂州葛店经开区已基本实现全方位无缝融合,“没有跨城上班的感觉。”
为实现“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城市圈”,打造“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链,葛店经开区与武汉光谷加快共建100平方公里的光电信息产业聚集区。目前,两地初步形成以葛店经开区三安光电为上游的LED芯片研发生产,芯映光电、瑞华光电为中游的LED芯片封装,武汉光谷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为下游的LED模组集成的产业链闭环。
陈文明所在的湖北芯映光电有限公司作为中游企业,是“光芯屏端网”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华介绍,芯映光电于2021年6月落户葛店经开区,生产的Mini/MicroLED灯珠先后“点亮”巴黎奥运会、成都大运会、欧洲杯等重大赛事和活动。不到3年,员工从几十人发展到超800人,年产值从几千万元增至近5亿元。
同为中游企业,瑞华光电与芯映光电同时落户葛店经开区,均主要从事芯片封装,与负责研发生产芯片的上游企业三安光电仅隔百米。2021年3月,三安光电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投资120亿元。作为芯片龙头企业,三安光电的落户为鄂州新兴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会,吸引上下游企业加入,充分发挥了产业链招商作用。
“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瑞华光电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人邹淼波告诉记者,公司不少员工是武汉人,家住武汉,工作在葛店经开区。熊飞是瑞华光电在湖北招录的首批员工,家住武汉的他几乎每天往返两地,有时自驾,有时乘坐地铁,“三四十分钟就能到家,跟在武汉上班时的通勤时间差不多。”
据了解,目前武汉光谷与葛店经开区已实现“无感通过”,武汉地铁11号线和5条武鄂跨域公交线路串起两地交通,短咀里湖桥2023年12月建成通车,葛店经开区与东湖高新区已建成“一纵四横”路网骨架。
陈文明、熊飞此前均就职于武汉光谷的制造型企业,他们表示,之所以选择来葛店经开区,是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也完全没有感受到跨市工作的不便。他们还提到,鄂州出台了一些中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很有诚意和力度。
葛店经开区管委会经发局副局长石浩介绍,截至去年10月底,该区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5个,签约总金额达432.98亿元。“除了产业链与光谷错位布局、联动发展,我们还将加速完善葛店基础设施建设,让武汉关谷与葛店经开区的融合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