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入耳“民生”落地——临江乡利用“板凳会”探索农村社会治理新实践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4-05-14 语音:播放

  全媒体记者吴晓茹 通讯员张蕾

  粉刷一段外墙、组织一个学习课程、维修一条道路……临江乡自带小板凳的村民定期围坐在一起议事情、提意见、话家常,这些看似平常的邻里聚会,却是听民意、解民情的“板凳会”,这也是当地独有的一道“风景”。

  华容区临江乡党委充分发挥“党建+”作用,通过“板凳会”的形式,让党建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早化解”,逐渐成为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的一条有效途径。

  据了解,2024年以来,临江乡采用“板凳会”这种形式,深入村组,围绕居住环境、社会治安、基本医疗、文体生活、基础教育、社会帮扶等领域广集民意,广开言路议民生,化“民声”为“民生”,通过将民生实事办实办好,让“民生”落地有声,提升民生福祉“温度”。推广“板凳会”以来,全乡累计组织开展活动200余场次,覆盖人群15000余人,解决民生实事100余项。

  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

  为广泛发动群众,凝聚共识,新港村由“五老”人员和致富带头人等村民代表组成的村民议事会,摸排收集全村7项“民生实事”,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定期召开“板凳会”,向群众公示实事进展情况,同时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共同建设美丽村湾,在张家田湾村湾规划建设、幸福食堂、法治广场等多项民生工程中都有群众的支持与参与。

  “前段时间咱们老年学校开设了几期纳鞋底的课程,大家都说很有意思,想参加学习,但是湾子离老年学校又有些距离,步行路程较远,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我们协调好将进湾口的车库作为老年学校的分课堂,学校的教师和学员会定期来开课,让咱们湾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上学’。”4月初,汪家垱湾小组长汪安钢家召开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板凳会”,村党支部书记万秋云将近期汪家垱湾的污水管网改造、党群活动室、文化广场建设、成立妇女小组等各项工作与村民们共同商议,有效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的热情。

  驻村第一书记周火星动员党员群众积极参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宣传“五共”理念,明确村民小组和议事会等群众组织要充分发挥群众自治、协商议事作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村湾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形成党建带群建的强大合力。

  现在,汪家垱湾的共同缔造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铺设污水管网的挖掘机正轰鸣作业,新成立的舞蹈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节目,村民打扫着各自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党员志愿者在包保区域内维护村湾环境,一支“五共”协奏曲正回荡在新港上空。

  点燃乡村文明新希望

  “郑书记,我看到其他村每到节假日都有舞蹈队表演节目,咱们村能不能也组建一支舞蹈队啊。”“对啊,我家有音响设备,组建舞蹈队的话我来提供硬件支持。”为响应群众呼声,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3月底,芦洲村“两委”成员组织六组村民召开“板凳会”,商议成立芦洲村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事宜。

  “经过走访群众收集意见、村‘两委’会议商议及党员座谈会讨论后,村‘两委’决定成立一支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这支服务队将成为我们村政策宣传、文化输出的‘主力军’,欢迎大家踊跃报名。”芦洲村党支部书记郑三桃向群众介绍组建志愿服务队并积极动员。会上群众探讨热烈,纷纷支持成立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

  会后,全村共有25名志愿者报名,下一步,志愿队将以威风锣鼓、广场舞、腰鼓、小品等文艺形式,利用各个节点开展政策宣传、乡风文明宣传及文明劝导等文艺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好乡风、好家风,把村民日常生活中的故事、身边典型故事及党的政策编进节目里,搬到舞台上,让群众当主角、唱主角,让演出接地气、连人心,从而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尚,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

  “各位父老乡亲,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咱们崇尚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可不能丢,婚丧嫁娶高额礼金也是一种负担,在此,我们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2月份以来,临江村在各湾组召开“板凳会”,大力宣传各项惠民政策、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等内容,着重探讨红白喜事管理、村风民风改进等话题,大力约束整治农村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陋习。

  “上一次村干部们来湾里开‘板凳会’,讲大操大办的坏处真是讲到我们心坎儿里了,以前湾里有老人病故,给主家带来的经济压力很大。大家互相攀比其实也是好面子,如果能形成移风易俗的新风,简办红白喜事,那真是一件大好事。”村民们对移风易俗工作十分支持和认可。

  通过“板凳会”推荐,临江村推举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村党支部组织理事会成员前往段店镇孔关村学习乡风文明先进经验,全力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每当村里有人家要举办红白喜事,村干部和党小组长都会上门了解宴席规模,劝导减少不必要的开销。今年来,临江村累计劝导红白喜事12件,为群众节省操办宴席开销数万元。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受年前冻雨影响,志超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基地的部分大棚承受不住冰雪重量倒塌了,公司法人徐志超向王埠村提出想更换传统大棚,提档升级修建温控连栋大棚,原本村级是十分支持的,但是因为修建温控大棚需要铺设一定的钢筋水泥加固,能否修建还需要征得农户们的同意。

  鉴于此,王埠村召开“板凳会”,将蔬菜基地提档升级和扩大经营的问题与群众集体商议。村委会主任王汉民向群众介绍近年来志超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村里新作的贡献,目前因冻雨造成的困境,解释升级后的大棚对提高产量有很大益处,保证未来耕地会规整好再还给农户,动员基地周围的农户积极流转土地,一字字一句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向群众讲解,逐步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据了解,志超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每年为村级带来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带动附近村民、脱贫户30人就业,开设种植技术培训班,培养新生代的种植能手,也经常帮助周围农户销出滞销的蔬菜,为乡村振兴作出很大贡献。王埠村将依托“板凳会”,做好协调工作,加大对村级农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点亮乡村振兴新希望。

  家门口的“板凳会”将党的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让各项惠民政策的春风吹到百姓家中,同时也凝聚起基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临江乡将深化“板凳会”模式,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共驻共建齐发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美丽临江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