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民政实事 守护民生福祉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4-09-26 语音:播放

  全媒体记者 徐麟

  如何让生活困难群众享受到低保待遇,杜绝“人情保”“关系保”?如何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切实减轻群众负担,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民政事关民生,与百姓息息相关。今年以来,市民政局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导向,纵深推进社会救助“人情保”“关系保”及殡仪馆乱收费问题整治,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整治成效回应群众关切、守护民生福祉。

  “大姐您好,我们是民政办工作人员,来核实一下您家的情况。”9月23日,民政干部在低保核查对象家中一边了解情况,一边认真做好记录。

  社会救助是民生保障的兜底措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为有效遏制“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该局全面梳理了2023年以来信访、“12345”热线以及日常自查、疑点数据核查等发现的情况,建立问题清单,并通过线上大数据监督应用平台筛查、线下入户走访摸排等方式,对2.1万名在册低保对象家庭进行全覆盖入户复核、逐人“过筛”,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对已保对象家庭情况发生变化的及时增减调整。

  前不久,大数据信息系统发现,新庙镇水月村低保对象王育霞去年医疗支出费用近3万元,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原本拮据的家庭陷入了困境。市民政局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走访,核实其家庭经济状况,简化审批流程,及时给予了一次性临时救助金。

  为推动专项治理取得长效,该局起草制定《鄂州市低保边缘家庭认定细则》等制度性文件,放宽收入财产认定标准,推进低保扩围增效。在全省率先完成救助提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700元/月、641元/月,城乡特困供养标准提高至1400元/月、1282元/月,进一步提升困难群众保障水平,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同时,持续强化低保动态管理,创新实施社会救助联审制度,将政策明确不具体、执行标准有争议、存在被追责问责风险的社会救助申请事项提交至区级民政部门进行确认,释放乡镇 (街道)社会救助申请确认事项中的压力,实现“应救尽救”。

  自开展集中整治以来,共动态退出不符合低保享受条件498户645人,追缴金额约2.1万元,新增低保对象366户384人,“人情保”“关系保”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一边整治社会救助“人情保”“关系保”问题,一边整治殡仪馆乱收费问题。该局还组建工作专班,围绕殡仪馆是否存在擅自收费、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等方面,对相关服务机构开展专项检查,督促自查自纠,对标对表查找问题、列出清单,规范殡葬服务收费和丧葬用品市场价格秩序。积极推动基本殡葬服务普惠政策落地实施,自3月1日起,全市实行城乡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免除政策,3个月内免除遗体接运和骨灰寄存两项费用137.4万元。

  同时,以此次整治为切入点,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将工作触角延伸至养老服务等领域,建成幸福食堂80余家,连续4年累计投入480余万元,完成1600余户特困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

  “我们将持续围绕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殡葬服务管理、养老服务等方面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切实把民生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成果转化为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地见效、造福百姓。”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