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普惠多元托育,托举“最柔软群体”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5-09-22 语音:播放

  全媒体记者郭爱兵

  “宝贝们的小牙齿每天都在辛苦工作,咬苹果、嚼饼干,它们也需要体检哦!”9月19日9时许,在市妇幼保健院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口腔医生一边把专业的护牙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可感知的趣味体验,一边为他们检查牙齿。

  与此同时,市第二幼儿园托育班内,老师们正带着小朋友们一边唱儿歌,一边练习接水、洗手、擦手等日常生活技能。

  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在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上持续发力,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举措,不断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目前,全市已建成一批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普惠托育机构,为“最柔软的群体”——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温暖而有力的成长支持。

  设托育班

  家长有了更多选择

  走进市二幼托育班,绘本角摆放着适龄读物和玩具,活动区域和攀爬区的软体设施采用食品级硅胶材质,美工区的桌椅根据2-3岁儿童的身形专门定制,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出对幼儿安全无微不至的关怀。

  今年9月,该园迎来了20多名2岁半左右的“托班生”。孩子们从8时入园到16时离园,接受基于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所设计的体验式、情景式、游戏性、生成性的生活化回应性课程。目前,班里配备4名保教人员,她们不仅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还具备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相关的保育师资格。

  “环境好、教室宽敞、户外场地大,课程设计也非常符合小朋友的年龄特点,老师特别耐心,我们很放心。”家长王女士表示,教师每天记录孩子的膳食、午睡、排便及户外活动情况,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入托后,孩子的认知能力、自理能力明显提升。

  “我们将托育的温度与教育的深度融入文化内核,通过‘专业照护+生态养育+家园共育’三位一体托育模式,实现托幼一体化培养。”市二幼相关负责人介绍,托育班通过创设温暖、尊重、安全、支持性的照护环境,全面促进幼儿健康、语言、认知、社会性等方面发展。

  实惠的价格加上对幼儿园的信任,让不少家长的观念悄然转变——送托不再是被动的“无奈之举”,而是帮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促进能力发育”的积极选择。

  医育结合

  家长“送得放心、托得安心”

  作为全市首家公立普惠示范性托育机构,市妇幼保健院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设有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等多种班型,提供全日托、半日计时托、延时托多种服务模式,开设亲子课、感统课等课程。

  该中心突出医育结合特色,配备“六师”团队(护师、幼师、育婴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儿童心理咨询师),为婴幼儿提供早期教育、生活照料、健康监测等全方位服务。

  “0-3岁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每个孩子的作息、饮食、发育速度都不同,我们会为每个孩子指定‘一人一案’的照护方案。”该中心负责人表示,这种“成长定制”不仅是日常生活的细致照顾,更是科学育儿理念的落地,让家长真切感受到放心、贴心、暖心。

  为适应不同年龄段婴幼儿身心特点,开放式托育教室、感统运动室、保健室等经过专门设计。乳儿班的所有玩具经过防吞食处理,托小班教室配备攀爬架、学步梯,方便孩子们做感统运动。

  从健康评估、生长发育监测、科学喂养指导,到常见病预防与护理预案,该中心为幼儿提供以医疗健康为依托的优质托育服务,真正做到“医中有育,育中有医”,让家长送得放心、托得安心。

  部门协同

  打造高素质托育服务

  近年来,我市持续完善婴幼儿照护政策、服务供给和监督管理体系。开学前,由市卫健委牵头成立普惠托育准备工作评估组深入各托育机构,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级标准,重点对园所的资质、安全设施、师资力量及环境建设等方面开展全面检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要求。

  在托育机构日常运营中,教育部门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办托班,民政部门关注特殊儿童关爱与家庭帮扶,卫健部门监管健康与安全、指导育儿课程与师资培训;各级妇联、社区居委会、志愿服务组织等积极参与家长指导、家庭教育等配套服务。

  各托育机构还把健康教育延伸至家庭,定期举办婴幼儿急救培训、科学喂养课堂、亲子心理辅导等,帮助家长与孩子一同成长。同时,通过“岗前培训+定期轮训”体系,开展健康管理员、从业人员培训,通过“理论+实操”双轨培养,打造高素质托育服务队伍。

  “过去托育是‘谁来做、怎么做’的问题,现在通过创新机制,让每个部门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形成了闭环管理。”市卫健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全市半数幼儿园开设了托育班,今年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1000个,普惠托育达到每千人口托位数4.5个,进一步完善了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让托育与学前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惠及更多家庭。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