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损就是增产——智慧农机助力粮食颗粒归仓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4-09-11 语音:播放

农机手在农技人员指导下进行水稻机收减损作业。全媒体记者 徐麟 摄

  “选择合适的收割速度和作业路线,可有效减少收割作业机收损失率。”

  ……

  9月3日,鄂城区泽林镇陈桥村石头咀湾的一片稻田里人头攒动,全市水稻机收减损暨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在这里举行,现场示范了半喂入式、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水稻秸秆捡拾打捆及秸秆粉碎还田等作业模式,为确保颗粒归仓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看到,在一片稻田中,3套高性能水稻联合收割机前方拨禾轮快速运转,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行行金黄的稻穗纷纷“尽入囊中”。为让大家更直观了解水稻“减损即增收”的理念,农技人员现场详细讲解了水稻机收减损及农机作业安全等知识,帮助农机手提高精细化作业水平。

  减损就是增产,机收减损是降低农业生产环节损耗、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周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我市水稻平均亩产528.18公斤,机收损失率每降低1%,就相当于增产5.28公斤,全市近40万亩水稻,即可增产211万公斤。

  为了减少粮食损耗,近年来,我市通过引进良机、推广良法等方式,加快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在农机作业和农业生产当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全市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面全程、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目前,我市农机总量达6万台(套),总动力达60.2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同时,通过举办水稻机插机播、水稻机收减损等技术培训推广活动,强化机械化收获操作技能,并在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提供农机技术保障,指导农机手因地制宜选择收获时机、专用配件和作业模式,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采取各种机收减损措施,如今机收水稻的损耗率控制在2%以内,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这次现场会让我们对收割过程中的行走路线、留茬高度、作业速度等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强学习,充分掌握水稻收割机的正确使用方法,确保颗粒归仓。”农机手王磊坦言,此次学习让他受益良多,未来收割作业时也更有底气了。

  全媒体记者徐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