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良田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4-11-05 语音:播放

  本网讯(全媒体记者戴静)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一直是农民的期盼,如今,在一个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已然梦想成真。

  10月10日,段店镇中湾村壹柒贰农业种植合作社内,稻田里留下一排排整齐稻茬。看着6台旋耕机在稻田里来回翻耕,合作社负责人张帆开始憧憬下一个油菜丰收季。

  “看了天气预报下周有雨,赶在下雨前播种完油菜。”张帆笑着说,高标准农田就是不一样,既好灌溉又好排涝,机械作业效率明显提升。

  张帆流转承包的860亩高标准农田,分布在中湾、陶胡和三江3个村。而此前,这片撂荒地最初为低产旱地,经过两年的集中整治,通过土地平整、增设田埂、新增灌溉与排水设施、修建田间道路以及加固机耕路护坡等措施,旱地变成了水分足量的良田。

  “今年种的水稻,收成还不错,预计明年会更好。”张帆自信满满地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要保障,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之策。我市坚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整治,对近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大起底”,严格管控工程质量和租金挪用挤占等问题,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惠农政策落到细处。

  位于汀祖镇刘畈村金盆种植家庭农场,成片金黄的糯稻谷相继成熟。不远处,水泵抽出的水源源不断地涌进水田。今年夏天,由于干旱,农场原有的抽水机抽不出多少水,即将抽穗的水稻田干涸开裂。到8月中旬,农场用水更是捉襟见肘。

  市、区两级农业农村局领导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研后商议决定,新建一座抗旱泵站。随后,他们协调相关单位,积极争取农业救灾资金,建设抗旱泵站。一个月后,干渴的农田喝上水,有了水的滋润,干旱之年农场也能实现丰收。

  “这座泵站灌溉面积300亩,灌溉水利用率达到75%,受益农户88人。”农场负责人刘胸怀笑盈盈地说,今年亩均增产15公斤,每亩将增收30元。

  为及时发现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难点、堵点,研究加强和改进各区问题查找、整改、落实情况的举措,帮扶重点案件查办,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鄂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班子成员带队分区包片全覆盖包保落实到位,并持续开展第三方现场核查,督促项目区做好市级核查反馈问题和自查自纠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通过组织各地全面自查、对照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问题“回头看”和深入一线排查等方式,排查问题44个,已整改完成32个,还有12个正在加快整改中。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新增和改善灌溉达标面积4.21万亩,新增和改善排水达标面积3.56万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0.54万亩,年新增粮食612.14万公斤、油料231.41万公斤、其他农产品268.33万公斤,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户21916户,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