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发展布局,立足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核心区发展定位,科学谋划产业布局,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培育新兴产业集群,产业发展初具成效。
鄂州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打造“一轴一带”产业带。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为依托,纵向打造葛店—红莲湖—梧桐湖创新轴,横向打造葛店—三江港—樊口—临空经济区创新带,建设红莲湖—葛店科创组团和鄂州花湖机场临空组团,重大产业项目围绕“一轴一带”集中布局。
全面推进产业园区建设。聚焦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推动鄂城区悦科(湖北)大数据中心、华容区红莲湖大数据产业园、梁子湖区中药智能制造产业园、葛店开发区光电信息产业示范园、大健康产业园、医疗健康产业园、光电子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现已初步形成4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分别为:以三安光电为龙头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爱民制药、葛店人福为骨干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华工法利莱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以容百锂电为支撑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高位推行产业“链长”制。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调整升级产业招商专班,市领导挂帅担任临空经济、智能制造产业链招商“链长”,围绕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研究制定市级重点产业链图谱,加快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升级。
城市圈产业协同发展思路
我市将按照“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的总体要求,聚焦产业协同发展,以县域作为协同发展的主战场,当好武鄂同城化发展的“排头兵”,融入武汉城市圈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实现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鄂城区发挥首善之区作用,当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力争冲刺全省县域经济十强。支持鄂钢、顾地、金牛等重点企业发展,加快花湖临空产业园、汀祖产业园和泽林南互通产业园建设,推动火车站、南浦路、武汉东等商圈建设,补齐城市功能短板。
华容区立足现有产业布局和良好平台,当好武鄂同城发展传动轴。依托恒大集团、省联投、省交投三大平台,加速推进恒大文化旅游综合体、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长江现代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吴楚大道沿线土地整理,推动“低散乱”企业“腾笼换鸟”,探索点状供地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台创园、石竹生态园等田园综合体建设,推进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
梁子湖区依托好山、好水、好区位,建成武汉都市圈“后花园”。深入推进河湖(库)长制,推进小微水体整治、水系连通、退垸还湖等生态工程,深入创建国家级示范湖泊。推动梁子岛景区复牌,深化与鄂旅投合作,打造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打造好“梁”字号系列品牌。
葛店开发区发挥独特区位和产业优势,当好武鄂同城化“桥头堡”。加大规划、交通、产业、科教等资源融入武汉的力度,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临空经济区依托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自贸区、综保区、口岸等功能平台的规划建设。
聚焦临空经济。充分发挥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双枢纽”优势,以“武鄂黄黄”大临空区为核心,以鄂州花湖机场为载体,重点发展航空物流、智能制造、医疗健康三大产业,黄石、黄冈、武汉等地,因地制宜抓好临空经济协同布局,实现错位发展。加快鄂州花湖机场建成校飞,发挥专业货运机场优势,建设世界级现代供应链管理中心。
聚焦产业同链。主动融入光芯屏端网、大健康等万亿级产业集群,构建竞合发展、产业互补发展新模式。一是依托三安光电、富晶电子、光安伦等龙头企业,配套长江存储、天马微电子、华星光电、长飞光纤等光通信巨头,协同武汉、潜江,共建光通信产业链。二是加快建设葛店大健康产业园和梧桐湖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对接武汉光谷生物城,共建生物医药产业链。三是依托华工法利莱、华中数控、金龙机电、鄂丰模具等重点企业,协同武汉、黄石、孝感等地,共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四是依托容百锂电、南都新能源、虹润新材料等新能源材料企业,协同武汉、黄石、黄冈、仙桃等地,共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链。五是依托铠尔慷、普路福、欣洋光等骨干企业,为武汉的整车制造产业做上游配套,共建汽车产业链。
聚焦科技创新。发挥武汉科技、教育、人才优势,深化“研发在武汉,基地在市州”的模式,支持鄂州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桥头堡”,承接武汉科技产业外溢,高标准规划建设红莲湖—葛店科创组团和鄂州花湖机场临空组团。争取葛店、红莲湖、梧桐湖纳入武汉东湖科学城建设规划,推进葛店南部科学岛超算中心建设。深化武汉高等院所合作,共建中科鄂州量子工研院、华科鄂州工研院等科创平台,实现武鄂科技政策同城化、成果转化利益共享、科技人才自由流动、科技平台共用共享。
聚焦机制创新。探索“飞地经济”合作模式,与东湖高新合作推进投资80亿元三安光电新型显示器件项目建设,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创新财政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统筹城市圈招商引资工作,制定统一政策,组建共同团队,统一招商,合理布局重大项目,最大限度缓解人才、土地等要素制约,实现共同发展。
通讯员肖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