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之光”照亮康庄之路——市残联扎实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纪实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4-03-14 语音:播放

  全媒体记者 宋治辉

  “听见声音了!很清楚,好久没听到这么清晰的声音了!”3月4日,在市残联开展的第25个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现场,12岁的听障儿童军军(化名)接受了免费听力障碍健康筛查,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引下验配、安装了助听器,感受着耳中传来久违的清晰声音,他不禁喜笑颜开。当天,共有20名听障儿童接受听力诊治康复服务。

  精准康复是残疾人最迫切的期望,也是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市残联把实施残疾人康复救助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实事来抓,持续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救助服务工作。据统计,2023年我市共有6465名残疾人享受到康复救助服务,康复服务率达100%,有力提升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服务到家,为重度肢体残疾人点亮“康复梦”

  “以前根本不能动,现在偶尔还能走走,能自己吃饭,还可以借助电动轮椅上洗手间。”近日,家住东方世纪城的83岁居民徐爹爹向记者讲述了居家康复治疗带来的效果。

  2021年的一场重疾,造成徐爹爹脑梗死后遗症,双下肢截瘫,生活无法自理,儿女常年在外地上班,照顾徐爹爹的重任完全落在80岁老伴的身上。

  去年4月份,市残联工作人员在走访得知情况后,按照徐爹爹的意愿,立即协调安排家庭医生上门,为他进行居家康复治疗。治疗团队针对徐爹爹的病情,迅速建立标准化的健康档案,并提出一整套医护康养服务管理措施,涵盖医疗、心理、营养、康复指导和生活照顾多元服务内容。通过近一年的康复治疗,目前徐爹爹可以借助轮椅或者扶手在家里走动。在别人的帮助下,他还可以完成穿衣、如厕等日常行为。

  据了解,去年年初,市残联联合卫健部门,启动“全员公卫+团队服务+医卫融合”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有效衔接。

  截至目前,全市已组建174个家庭医生团队,年均签约服务20万人,其中残疾人签约家庭医生数达13745人。

  门诊康复,为残疾人提供优质康复治疗环境

  “身体感觉如何?如果难受的话,跟我说一声。”近日,记者在雷山社区康复中心针灸理疗室看到,康复医师正在为前来康复治疗的残疾人进行推拿按摩、针灸、照灯、艾灸等理疗,他们手法娴熟,不时询问患者的感受。

  “如果残疾人关节疼痛,我们就进行电针治疗,情绪不好的话还会做一下艾灸,针对肌肉痉挛则进行推拿按摩,从身体和精神上给予全方位护理。”社区康复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针对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听力残疾等残疾人员,康复中心设立了物理治疗、针灸、推拿等多个科室,采用以功能训练、中西医结合治疗、医教结合为主要特色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为残疾人士进行康复治疗。

  截至目前,我市共成立37家社区残疾人康复站,以社区为单位,就近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我市共为6000名残疾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其中门诊康复治疗2000人;共投入资金220万元,为社区重度困难残疾人适配护理床和辅助器具1477件(套)。

  浓浓关爱,让“折翼天使”重新振翅飞翔

  “宝贝,加油,你是最棒的!再坚持做最后一组。”3月5日,在鄂州华仁康复医院康复训练室,残疾儿童在康复医师指引下,进行大运动、感觉统合、行为矫正、语言表达等系统训练。

  来自东港镇的龚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孙女今年10岁,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已经在医院接受了7年的康复训练。“刚来的时候,话不会说,站也站不稳。现在不仅能正常行走,还能跟我们沟通交流,进步太明显了!”

  和龚女士一样感到欣慰的还有苏先生。他6岁的孙子患有孤独症,刚到医院时不与任何人交流。经过近3年的康复训练,孩子性格逐渐开朗,还会主动与人交流。

  “我们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残疾儿童采取‘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服务,将集体教学活动和个别指导教学有机结合,使残疾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得到较好的康复。”该院院长万子超说。

  市残联康复部主任熊静介绍,我市对符合康复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实行应救尽救。2023年,全市共投入资金647万元,为557名0至15岁脑瘫、听障、智障、孤独症儿童提供医、康、教一体服务,为483人发放残疾儿童康复生活补助资金127.3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