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鄂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鄂州政发〔2023〕6号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3-08-22 语音:播放

各区人民政府,葛店经开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鄂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鄂州市人民政府

  2023年6月30日

 

 

  鄂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构建我市数据驱动发展新模式,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9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鄂政发〔2021〕24号)和《鄂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2—2025年。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出台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我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通信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先后荣获“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双千兆示范城市”称号。所有城区和行政村均实现全光网覆盖,固定宽带出口达到2170G。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均达到1Gbps,IPv6活跃用户占互联网用户超过90%。5G网络建设水平全省领先。在全省率先设立通信行业共建共享办公室,5G网络在全省率先纳入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平台。累计建设5G基站1444个(其中移动787个,电信657个),实现了城区全覆盖和乡镇室外区域连续覆盖,每万人5G基站13.49个,居全省第二。工业互联网深入发展。成功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鄂州)248家,成为全省第3个、中部第5个综合性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5429万,预计今年标识注册量将突破1亿。依托二级节点建设的鄂州“工业大脑”公共服务平台即将正式上线运行。大数据中心加速布局。光谷东数字经济产业园、悦科(湖北)数据中心正加速推进,移动5G大数据中心即将开工,将为企业提供电信增值业务、云计算、大数据等综合服务。

  2.数字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数字产业快速崛起。2021年,全市计划总投资5000万以上项目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项目完成投资45.43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21.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投资逐步扩大。全市初步形成新型显示、光电子器件、正极材料、智能终端、半导体材料等为代表的光电子信息集群,并呈现强势增长势头,电子信息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同比增长113.5%,居全省第一。市场主体稳定发展。全市“四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共43个,较2018年增加21个。全市“四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期末从业人数8675人,较2018年增长58.6%,三年年均增长16.6%。2021年,全市“四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营业收入144.38亿元,较2018年增长2.92倍,三年年均增长57.7%,小明太极、虹润高科、容百锂电、富晶电子、彤诺电子、格力浦电子和光安伦芯片等一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成倍增长。重大支撑项目加快落地。总投资30亿元的容百锂电五期即将投产,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年产值将突破200亿;总投资50亿元东湖高新华中数字产业创新基地启动建设,成为数字产业发展新引擎,数字产业底盘更加坚实。园区承载力不断增强。鄂城区依托悦科(湖北)数据中心,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建立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华容区光谷东数字经济产业园,重点承载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新业态。梁子湖区深化与华科鄂州工研院合作,开展数字技术创新研究成果转化,推动智能医疗设备发展。葛店经开区重点承载光电子信息、电子商务、数字创意等数字产业。临空经济区打造空港产业核心区,重点承载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数字金融等数字产业。

  3.产业数字化加速推进。

  两化融合推向纵深。推进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建成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75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4家,通过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认定企业23家,鄂钢公司、爱民制药、枫树线业3家企业获评湖北省首批上云标杆企业。工业互联网加速赋能,“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智鄂钢”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爱民制药“基于全产业链的医药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湖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葛店晨光实业公司开发的湖北盐业追溯体系即将搭载于“云鹤”食盐走进千家万户,鄂钢公司、晨光实业和兴业华德威成功入选湖北省“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十大优秀案例。5G融合应用取得突破,2021年10月,“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鄂钢公司作为5G智慧钢厂优秀案例对外交流经验。花湖机场是国内首个全生命周期运用5G、BIM、北斗GIS、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的智慧机场建设项目。容百锂电5G全连接工厂正式启动建设。程潮铁矿5G智慧矿山正在规划建设中,建成后将实现5G对矿山安全生产与管理注智赋能。服务业数字化加速发展。我市获评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入列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葛店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成功获批。全市3个行政区成功申报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项目;电子商务产业已初步发展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在线诊疗、在线教育、网络视频、生鲜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农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华容区获批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基本完成数字乡村(一期)项目建设;引进中新开维现代牧业项目,建成单体面积大、运行效率好的楼房养猪示范基地。试点“无人农场”,探索田间环境自动化监测、灌溉、耕种、插播全程无人化,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能。探索数字技术与种植业和渔业生产深度融合。

  4.数字政府建设深入推进。

  数字政府建设政策体系日益完善。相继发布了《鄂州市城市大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鄂州市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有效提升服务效能和办事效率。全市大数据政务云平台建成运行,建立“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以及政府和社会数据共享开放机制,形成政务数据资源应用新格局。基础平台初具雏形,启动大数据中心一期建设,基本建成“四库一平台”,纵向对接省大数据中心平台,横向联通市直各部门,所有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全面实现“88政务”要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启动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主题应用建设数据归集工作。持续推进鄂州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一期)及“互联网+自然资源”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建设,完善智慧鄂州时空信息云平台。华容区“村微”数字乡村平台建设数字监管中心,帮助政府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实现政务服务高效、智能互动“零距离”。

  当前,全市数字经济发展虽然具备良好基础,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牢。全市数字基础设施处于建设初期,基础体系尚在搭建阶段,新基建助推新经济的创新引导作用还无法凸显。5G网络全域数据高速高效链接体系尚未形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尚待落地。二是数字产业集聚效应不强。全市尚未形成较强的数字产业化集群,数字经济发展产业链还不完备,缺乏高成长型“独角兽”企业,产业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强,整体规模偏小。目前全市在“四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方面,计算机整机及零部件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电视机制造、机器人制造、数字产品批发、零售、租赁及维修、软件开发、互联网相关服务、互联网平台等领域仍为空白。三是企业数字化改造推进不快。全市多数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偏低,转型能力不够、转型成本偏高、转型阵痛期较长,面临“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困境。四是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全市对数字资源的确权分类、数字企业的认定标准、数字产业的政策优惠(融资、贷款、土地、税收、人才、院校等方面)以及数据资源立法、管理、应用、交易没有统筹考虑、具体明确,导致高端科创企业难以吸引入驻,行业龙头难以吸引落地,专业型数字经济人才难以吸引留心。

  (二)面临形势

  1.数字技术快速崛起。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进入以数字技术广泛赋能、产业互联升级重构、智能驱动加速显现的新阶段,带动数字经济步入技术群体性突破、模式链条式创新的深度变革期。从全国看,我国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材料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以数字技术与各领域融合应用为导向,优化创新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加快创新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从全省看,我省加快发展数字技术,通过加快数字化基础技术突破、推动数字化核心技术攻关、深化数字化技术应用转化等手段,锻造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链条,构建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引领未来的“国家数字经济中部脊梁”。“十四五”时期,鄂州市加快5G、AI、区块链、大数据、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技术创新应用,打通数字化技术应用转化全链条,积极承接武汉溢出的数字技术创新资源,推动数字技术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有望成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

  2.数字产业加速转型。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数字产业变革通过推动供应链、服务链和资金链广泛链接,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的空间布局与竞合格局,全球产业链主导权面临重新洗牌,必将导致更加激烈的竞争挑战。我国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数字产业化规模不断壮大,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力量。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构建数字化平台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加快普及数字化,大力拓展数字化应用,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十四五”时期,鄂州市正着力构建“157”产业集群,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引擎”,通过加快数字产业布局、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工程和数字产业化培育工程,有望成为新一代产业数字化核心聚集区。

  3.数字赋能逐步发力。

  数字化方式可以有效打破时空阻隔,提高有限资源的普惠化水平,极大地方便群众生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要。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正从政府供给导向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正在全面推进,数字营商环境正在持续优化,包容审慎的数字化治理体系正在建立健全。湖北省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在数字化改革中承担着更大的使命,正在持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探索包容审慎的数字经济管理模式,推动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不断建立完善适应数字湖北建设要求的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市场监管与激励机制等,数字化赋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前景广阔。“十四五”时期,鄂州市以推动“数字鄂州”为主线,以数字化为基础、网络化为载体、智能化为目标,系统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有望成为国内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

  4.数字纽带提速联动。

  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建设“智慧都市圈”,武汉市加速打造经济发展“数字引擎”,湖北东湖科学城·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启动,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产业数字化成为驱动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武汉市以数字新基建为基础,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黄石市着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政府、建设数字社会,加快突破数字经济新技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黄冈市积极推进智慧黄冈“四个中心”和数字城管建设;“十四五”时期,我市精准对接武汉,与武汉、黄石、黄冈在光电子信息产业上错位布局、联动发展,与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深度融合,共建数字基础设施,打造千亿级光电信息产业集群,有望加快建成武汉智慧都市圈样板区域。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致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贺信等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全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数字化改革创新为抓手,以激发数据要素价值为主线,以新型数字基建为基础,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提升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为实现全市“两区一枢纽”奋斗目标、服务全省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数据赋能、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推动数据技术产品、应用范式、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协同创新。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以数据资源价值挖掘激发经济新活力,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

  ——突出优势、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光谷科创大走廊和客货运双枢纽等优势,确立鄂州数字经济特色化发展路径。紧密衔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加强武鄂黄黄区域联动配合,打造数字经济优势产业集群。

  ——市场主导、开放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数据、技术、人力、资本等要素的市场化有效流动与优化配置。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和企业的创造力。充分吸纳外地资源与本地要素结合,培育政府、市场、社会开放多元、高效协作的发展生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拓展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

  ——推动包容审慎、安全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安全可控、规范有序。鼓励各类创新型业态优先发展,给予市场主体适当的试错空间。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思考、全局谋划、战略布局和整体推进,加快完善数字经济结构,探索建立健全多元协同的重大风险防控机制,有效应对重大技术、设施、产业、金融、治理和公共安全风险。

  (三)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末,全市数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数字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数字经济规模大幅提升,总量居全省前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18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2%以上。数字技术创新取得明显突破,融合应用生态明显优化,一批试点示范项目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将鄂州打造成武汉都市圈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

  1.数字基础设施激发新效能。到2025年,全市建设5G基站3000个以上,实现全域覆盖,打造国内领先的5G精品网络;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3000G,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均达到1Gbps,IPv6活跃用户占互联网用户超过95%;实现全市统一的大数据中心建成投入运行,建成1个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家以上高水平大数据产业园。

  2.数字技术创新实现新突破。聚焦光电、芯片、北斗等前沿领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光通信、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领域建成一批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引领全市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高,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3.数字产业化形成新优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不断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实现大幅增长,培育3-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产业聚集发展。到2025年,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力争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

  4.产业数字化迈上新台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鄂州)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到2025年,培育3-5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5个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取得显著成效,培育10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实现规上企业、重点产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创建一批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实现农业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在大宗作物上全面应用,建设农业物联网试点基地5个以上。

  5.数字治理模式形成新路径。全市数据要素配置改革基本完成,政府数据实现开放共享,形成数据资产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和融合应用的良好生态,到2025年,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数据中心发展格局,培育建设政务和综合性大数据中心5个以上。新型智慧城市基本建成,基本实现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数字化、智能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乡社会管理“一网通管”成效显著,形成数字治理新格局。到2025年,城市环境动态监测实现全面覆盖,“一网通办”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全面覆盖。政务和民生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到100%,实现马上办、就近办、掌上办,数字社会标杆应用场景数量达到5个。

表 鄂州市“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单位

目标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亿元

≥180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2

基础设施

主城区5G网络覆盖率

%

100

行政村5G网络通达比例

%

80

蜂窝物联网终端连接数年增长率

%

≥10

数字产业化

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规模

亿元

≥300

产业数字化

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3

新增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5

头部智慧物流企业

≥3

电子商务交易额

亿元

500

电子商务网上零售额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速

%

≥11

  (四)发展布局

  积极服务和融入“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锚定“武鄂同城、城乡融合”的发展定位,依托鄂州花湖机场和武汉都市圈建设,遵循数字经济发展规律,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跨界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数据要素分类融汇和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区域聚集,形成鄂州市“一体两极三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布局。

  1.一体协同。

  围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智慧都市圈建设,加快建成一体化新型智慧城市,推动武鄂黄黄区域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布局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5G先行先试城市,成为中部地区率先实现5G全覆盖地级市,千兆光纤全覆盖、行政村5G“村村通”,建成国家“双千兆”城市。搭建数字城市合作纽带,实现武汉都市圈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协同共享,争创区域协同联动的新型智慧城市。探索共建高等级绿色数据中心,加快推进光谷东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园区合作共建,建成国家“东数西算”重要节点设施。依托武鄂黄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共同推动优势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两极驱动。

  (1)葛店开发区——数字同城化创新发展极。

  围绕建设武鄂同城化发展“桥头堡”,全面对接武汉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承接数字技术创新资源,加快成果转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高标准建设葛店光电子信息产业园,谋划葛店大数据智慧中心、南部科学岛超算中心,提升产业发展的人工智能、物联网、5G+工业互联网、云边协同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支撑能力。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支持鄂州市工业互联网研究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特色化发展人工智能,打造特色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依托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促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

  (2)临空经济区——绿色智慧物流枢纽极。

  围绕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充分依托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优势,加强物流和航空大数据信息共享和标准互认,构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航空货邮大数据处理中心和应用平台。推动5G、北斗高精度导航等技术创新应用,打造国内领先的5G智慧空港,推进现代物流、跨境电商、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完善航空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鄂州花湖机场转运中心、航空基地、鄂州航空物流产业园,打造航空货运枢纽和全球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心。

  3.三区支撑。

  (1)鄂城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先行区。

  围绕鄂城区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和争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发挥毗邻武汉的区位优势,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重点支持宝武集团鄂钢公司等骨干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发挥5G、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大数据中心的资源优势,引导传统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利用数字经济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重点赋能商贸、新型生活服务、文化旅游、现代金融、航空配套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增长极。

  (2)华容区——数字赋能区域协调引领区。

  围绕华容区打造武鄂同城化发展“加速器”,加快建设光谷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研发应用合作,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智慧物流、数字创意等数字化产业。打造三江港5G智慧港口,发展机器人应用和智能制造,培育智慧物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利用长江岸线和造船工业优势,积极对接中船重工、武船等船舶企业,谋划发展船舶智能制造基地项目。

  (3)梁子湖区——数字赋能生态产业示范区。

  围绕梁子湖区建设武汉都市圈“后花园”,以梁子岛生态旅游区为中心,聚焦绿色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和跨界融合,开展文旅新基建工程,以智慧旅游支撑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5G智慧农业产业园区,促进5G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依托梧桐湖科技孵化产业园区、华科工研院等平台载体,对接引进武汉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外溢科技资源,推动智能制造科技成果转换,探索发展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打造数字新经济产业集聚区。

  图2-1 鄂州市“一体两极三区”数字经济发展布局图

  三、主要任务

  (一)夯实数字基础,适度超前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1.加快建设高质量5G网络。

  打造国内领先的5G精品网络。扩大5G建站规模,提升5G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实现临空经济区、葛店经开区、中心城区、红莲湖、梧桐湖、梁子湖环湖绿道及梁子岛等重点区域的5G网络连续覆盖,推进全市重点区域连片优质覆盖,进一步推进5G网络向县城、乡镇和重点行政村延伸覆盖。推动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工业互联网、新型智慧城市等重点应用场景,以用促建、建用并举,推进工业互联网、5G空港、智慧城市、社会治理等领域的5G融合创新发展,5G在经济社会生活广泛应用。到2025年,建设5G基站3000个以上,实现全域连续覆盖,5G网络设施全国领先。

  2.着力提升骨干网络服务能力。

  高标准推进“双千兆宽带示范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千兆固网接入网络建设,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容量和多业务承载能力,推进千兆光纤入户、万兆光纤进楼。加快开展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在通信网络中的部署和应用,推动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加快接入设施软件定义网(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改造,建设智能、便捷、安全的新一代网络。到2025年底,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3000G,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均达到1Gbps,IPv6活跃用户占互联网用户超过95%。

  3.加快培育发展新型数据中心。

  加快鄂州5G大数据中心建设,提升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的信息支撑能力。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数字底座,纳入全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布局,建设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经济、电子证照等基础库和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生态环保、应急管理、信用体系等主题库,推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惠民服务和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加快跨部门、跨地域数据融合与协同。推动超算中心、AI算力中心布局葛店,加速超级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进行深度融合创新,构建支撑区域性强大算力平台。支持光谷东数字经济产业园、悦科(湖北)大数据中心、移动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培育引进大数据基础技术、通用计算引擎、交互感知、智能数据分析应用等一批关键领域重点企业,延伸带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相关行业细分领域。到2025年底,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数据中心发展格局,培育建设政务和综合性大数据中心5个以上。

  4.加快建设新技术基础设施。

  加强标准规范建设,全面推动物联网平台在城市和重点行业的广泛覆盖,打造基于窄带物联和5G技术的物联网网络与应用场景。积极对接全省统一的物联网感知设施标识和编码标准规范,扩大物联网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在工业园区、城市路网、社区街道、旅游景区、水库、湖泊、河流、自然保护区和高标准农田等布设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的智能感知终端。加快推进统一物联网管理平台建设,推动城市运行管理、产业园区、农业生产、文化和旅游等领域感知终端的统一接入、集中管理,支撑物联专网“端、边、云、网、智”协同发展。积极探索“区块链+”特色发展路径,积极应用区块链技术,以区块链技术全面赋能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和产业发展,重点推动“区块链+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智能制造”“区块链+供应链”和“区块链+能源电力”等应用建设布局,促进区块链应用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

  5.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保障。

  树立网络安全底线思维,推动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在各类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网络安全保护系统,注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齐头并进,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安全可控,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制定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政策及实施办法,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全市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搭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应急协调指挥平台,完善数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提升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能力。强化网络数据资源安全保护,推动数据防窃密、防篡改、防泄露、数据脱敏、数据审计、数据备份、加密认证、流动追溯等安全技术研发和部署,增强重要数据资源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能力。按照《网络安全法》《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要求,建立多级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大数据安全技术和产品创新,推动数据安全产品在工业领域的适配应用。坚持技术应用与风险防控并举,加强对数据采集、存储和应用的监督管理,加强数据开放共享的制度供给。加强对数字技术相关企业和组织的引导扶持,加大技术攻关,弥补技术漏洞,鼓励数据安全防护技术的自主研发创新,提升技术反制和应急保障能力,打响鄂州数字资源“新招牌”。

专栏3-1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基础设施类:加快建设鄂州5G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到2025年,建设5G基站3000个,实现全域连续覆盖,5G网络设施全国领先。

计划建设类:积极推进政务大数据中心、航空大数据中心、工业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底,培育建设政务和综合性大数据中心5个以上。

探索创新类:探索建设葛店大数据智慧中心、葛店南部科学岛超算中心等项目。

  (二)激活数据资源,打造国内一流数字经济创新生态圈

  1.融入武鄂黄黄智慧都市圈建设。

  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鄂州功能区建设,依托毗邻光谷的优势,共建武汉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将鄂州功能区打造成武汉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副中心。主动承接武汉科教、人才、产业等资源外溢东扩,探索共建园区、飞地园区、一区多园、园外园等合作方式。推动华容区、葛店经开区、临空经济区与武汉市及东湖高新区联手共建国家级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大健康产业园、光谷鄂州(葛店)光电产业园,建立园区内税收利益分享机制和征管协调机制。围绕悦科(湖北)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滨江科技新区与武汉东湖高新区联手共建“园外园”。推进资源同享,积极推动湖北自贸区联动创新区鄂州花湖机场区块建设,推进武鄂黄黄四市共建共享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与武汉市人才、平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创新协同,打造武汉都市圈产业协同示范区、创新资源承接区。

  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社保“一卡通”,探索建立武鄂黄黄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实现两地参保缴费同城化,突破参保地域限制和户籍限制,在异地均可办理参保手续。推动医疗保障信息一体化建设,使用国家、省医保部门认可的网络、手机APP等方式进行异地就医备案,实现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即时报销结算。加快推进旅游年卡、公交卡等“一卡通”,推动鄂州市A级旅游景区纳入武汉城市圈旅游年卡。促进两地政务服务信息、数据互通共享,推进高频事项“跨市通办”“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办”。

  2.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加快编制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建设完善数据标准体系,重点提升政务数据资源质量,建立健全政务数据管理机制。以鄂州市新型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大数据为支撑,聚焦数字经济挖掘利用,构建采集、清洗、标注、分析的数据治理体系,梳理可采、可见、可信、可用的数据标准资源,积极探索数据确权规则,激活数据资源潜在价值,创新推动数据资源的资产化、资本化。推动1家至2家企业开展数据资产化试点,推进国资数字整体赋能平台及交通、制造、商贸等N个子平台建设。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优化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细化数据共享开放机制,梳理公共数据开放目录,搭建数据开放平台。研究建立促进企业登记、交通运输、气象等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资源有效流动的制度规范。推进数字技术在生态价值工程领域的应用,构建生态产品空间信息数据资源库,形成可视化、可触摸的基础核算数据,推动GEP(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结果在绿色发展财政奖补、国土空间管控、环境治理评估、资源要素配置等领域应用,探索建设数字资产交易场所。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支持构建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场景,提升数字应用水平。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完善数据产权制度,探索数据产权保护和利用新机制,建立数据隐私保护制度。

  3.推进数字技术创新转化应用。

  聚焦5G、AI、区块链、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创新应用,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共同体,加速推进科研成果由“纸”变“钱”。提高科技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品质,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双创示范基地等,建立健全“互联网+”创新服务体系。加大数字经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力度。支持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建设国家智能快递物流技术创新中心,围绕无人配送、大数据与区块链、绿色包装、安全保障、立体运送等技术制高点,打造人才、研发、产品、投资平台。加快中科院鄂州量子技术工业研究院建设,以量子信息、光电信息、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技术领域为重点,建立一批产业技术研究平台、孵化平台、服务平台、区域协同创新平台,研发转化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4.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

  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为契机,鼓励引导数字企业市场监管、数字产业投融资政策、数字经济财税政策等领域的创新,探索推进平台经济相关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便利化,实现政务事项“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做好企业及项目服务,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企业办事的满足感,建立数字经济项目库,加大协调力度,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投资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合理设置行业准入规定和许可,积极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数据资源开发等领域。加快完善新业态标准体系,推进新兴行业标准建设,为新产品新服务进入市场提供保障,全力支持新业态相关企业发展。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以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为手段、以综合性执法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监管体制。

  5.集聚数字经济创新创业人才。

  坚持引育并举,以高标准、精准化推进海外国内人才队伍建设为牵引,做好省政府津贴人员、省政府有突出贡献人员、市政府专项津贴人员等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推荐工作,加大“333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团队、“121人才池”计划、“青英汇鄂州”等人才计划实施力度,努力集聚一大批一流的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鄂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做好青年人才培养项目,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做好“双招双引”和人才培养,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鼓励和支持鄂州职业大学和其他科研机构承办省人社厅主办的各类人才高级研修班。积极参与“华创会”“智慧之光”等专家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促进“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快中关村智酷·中化学(鄂州)人才与产业创新基地建设,通过产学研融合、飞地孵化等创新模式,构建创新人才集群生态和临空智造产业社区,建设武鄂区域创新生态合伙人,加速鄂州成为中部地区创新资源集聚地。支持鄂州职业大学发展壮大,鼓励开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或课程。推动武鄂黄黄咸五市科技专家库共享共用,引导鄂黄黄咸四市通过“双聘”、项目合作、技术攻关等方式柔性利用武汉高端人才。组织武汉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鄂州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技术对接活动,推动武汉院士专家、科技副总、博士服务团、科技特派员到鄂州开展技术支持。强化就业服务创新,结合“双创”示范基地等平台载体,提供面向技术技能升级、灵活就业、“共享用工”的线上职业培训、就业供需对接等服务,探索建立适应多点职业、灵活就业的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制度。

专栏3-2 数字经济创新生态圈建设

   

智慧都市圈建设行动:

1.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对接武汉新城,共建光谷鄂州(葛店)光电产业园、光谷东数字经济产业园、临空经济区光电子信息产业园、青天湖小光谷光电产业园等科技园区。

2.推进武鄂高校交流合作。积极利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武汉市高校专业人才,发展物流电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数字产业。

3.推动社保一卡通。建立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在鄂州银行网点增设武汉社保卡服务站,巩固完善城市交通、就医服务等业务一卡通用,实现社保卡业务在两市间跨市通办。

4.推动武鄂两地旅游景点一卡通。推动旅游一卡通,实现一张卡畅游两地,两地市民自由办理,进一步整合两地旅游资源,联手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5.加快推进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武汉鄂州两地公积金中心建立直联机制,互为设置业务办理窗口,实现公积金服务事项一窗办理。加快推进公积金同城化信息共享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委托划扣住房公积金偿还异地住房公积金贷款。

数字技术创新研究与成果转化平台: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研发和检测平台、中科院鄂州量子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鄂州精密测量创新中心、国家智能快递物流技术创新中心、三安光电鄂州技术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

数字经济创新人才与产业孵化项目:中关村智酷·中化学(鄂州)人才与产业创新基地、亿玛数字经济产业园、梧桐湖科技企业孵化器、湖北科技企业加速器、鄂州市临空经济区产业孵化基地等。

  (三)促进数字产业化,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

  1.建设全球一流的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建设智慧供应链管理中心。依托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优势,构建以鄂州为中心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智慧物流体系,加强物流信息共享和标准互认,打造全球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心。加快建设邮政和快件处理中心、鄂州花湖机场转运中心航空基地、鄂州航空物流产业园,支持转运中心积极申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助力转运中心申报国家交通科技示范工程及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以推动物流降本增效为主线,精准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产业需求,构建智慧化、绿色化供应链服务模式,提升面向高端产业的高效供应链运作管理能力。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大数据服务等供应链要素产业,打造一体化的高效供应链服务体系,将鄂州打造为高端产业供应链组织中心。

  打造智慧高效多式联运物流体系。依托三江港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和空港多式联运网络,加快建设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供应链管理中心和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对接融入国家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推动实现多式联运“一单制”,将鄂州打造成全国物流运输大数据信息交易基地。推动5G、北斗高精度导航等技术创新应用,建设5G智慧机场、5G智慧高速、5G智慧港口。

  促进空港数字消费升级。依托鄂州花湖机场,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通关系统,打通信息链、改造实物链,深度融入“跨境电商、仓储物流、免税展销”国际高端商品消费链条,链接国外高端商品,引进国外商业贸易、数字创意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免税购物、总部经济等新兴业态,打造区域消费中心。积极申报鄂州空港综合保税区,支持新型要素交易平台、保税展示交易、境内外检测维修与再制造等贸易新业态发展。积极发展免税行业,推动设置免税旅游区,支持引入全球免税零售商,建设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大力推进口岸信息化建设,联合海关推行数字、信用监管举措,不断完善数字贸易基础设施。

  2.打造千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针对武汉都市圈内光电显示、集成电路等产业链缺失领域,适时拓展核心设备领域,加快玻璃基板、光学膜、触摸屏、驱动IC、FPC等高附加值配套环节布局。瞄准国内空白领域,加强12英寸硅片、绝缘衬底硅材料(SOI)、引线框架、光刻胶、抛光液、玻璃基板、光学膜、偏光片、蒸镀设备等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借助湖北省科教资源优势,围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设备等关键技术,开展技术研发攻关。加快华科鄂州工研院等合作平台建设,推动本地企业与国内外先进企业、机构开展技术合作,打通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应用转化等重点环节,着力建设完善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等重点产业链。积极借助全市各级投融资企业和平台,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积极争取对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湖北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以及长江产业基金,加大对鄂州光电子信息企业的投入支持力度。以光电显示终端应用产品为切入点,整合产品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数字内容等服务,不断拓展产品应用领域,以应用示范带动产业发展。以三安光电、芯映光电、瑞华光电等为龙头,主动承接东湖高新楚星光纤、深圳天马、存储基地等“光芯屏端网”上下游产业链,主动对接华为、小米、金山等一批“互联网巨头”,重点增强集成电路装备、材料、应用系统以及供应链各配套环节竞争力。加快建设华中数字产业创新基地,推动科大讯飞、武汉沃隆通信、武汉生一升光电、武汉拓尔奇光电等项目投产建设。

  3.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依托光谷东数字经济产业园、悦科(湖北)数据中心、中关村智酷,实施关键设计软件迭代、数字经济跃升等工程,加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软件产品研发和应用,不断提升信息服务支撑能力,支撑产业创新发展。面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推动自主品牌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壮大,重点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软件、工业控制系统等领域实现突破。积极融入“信创+”产业生态,重点发展高可信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桌面操作系统、大型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基于网络协同的办公软件等自主可控基础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前瞻布局信息安全软件。依托鄂州花湖机场军民融合优势,探索发展信息安全产业,提升网络安全度。围绕移动新媒体、数字教育、数字健康、动漫游戏、智能家居等细分优势领域,培育集软件开发、网络技术、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新模式的互联网软件产业。面向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重点领域市场需求鼓励产品与模式创新,积极布局下一代互联网Web3.0,探索具备元宇宙特征的3D互联网技术应用。

  4.培育发展新兴数字产业。

  聚焦全市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培育北斗、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数字产业。抢抓湖北省打造全国北斗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机遇,积极培育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充分对接武汉北斗科教资源和产业链,围绕北斗全产业链和北斗融合产业,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吸引、鼓励北斗产业头部企业来我市投资布局,推动全市北斗芯片、模组、器件、终端以及数据集成、系统集成和运营维护全产业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在智能网联汽车、仓储物流、航空航天、通信、农业等重要领域的应用,重点支持鄂州花湖机场建设。深入推广“北斗+”应用模式,在城市治理、便捷服务、高效产能提升等领域实现北斗应用的融合创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集办公、科研、中试、加工制造、典型应用、数据服务于一体的北斗产业园区。充分发挥鄂州传统汽车产业优势,促进传统汽车企业向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升级,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聚集发展。积极引进在重点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加强车载感知、自动驾驶、车联网、物联网等核心技术集成和配套,推进“车路云一体化”自动驾驶智慧交通项目建设。

专栏3-3 数字产业化重点工程

智慧物流管理中心建设重点项目:鄂州市航空物流产业园、鄂州市保税物流中心、鄂州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航空快件转运中心、国家航空物流快速投送中心、华中商品车枢纽中心、湖北长江现代物流产业集聚示范区现代物流园、湖北长港智慧物流园、三江港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基地等项目。

数字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国际化物流信息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供需对接、服务保障等服务,推动空铁水公多式联运无缝衔接。积极推进三江港区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平台、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智慧供应链服务平台、赤湾东方网络货运平台建设。

光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葛店光电子信息产业园、芯映光电Mini/MicroLED新型显示器件及模组产业化项目、湖北葛店芯致半导体产业园项目、三安光电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研发平台项目、瑞华光电葛店LED新型显示项目、光安伦5G6G高速激光器芯片、武汉沃隆5G数据中心光器件产品、灿光光电5G科技园、拓材科技5G芯片核心高纯原材料、彤诺电子技术改造、富晶电子5G智能制造、深紫科技LED外延及芯片、三利谱光电、优炜芯紫外LED SiC 外延芯片项目、富鸿鑫电子精密制造项目、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精密装备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基地。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重点项目:悦科(湖北)数据中心、光谷东数字经济产业园、智慧鄂州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试点项目等。

  (四)推动工业数字化,构筑工业数字化新格局

  1.加快工业智慧大脑建设。

  充分发挥全市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囊团队的核心引领作用,紧密对接武汉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加快传统设施数字化转型,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鄂州)建设,逐步完善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并向更多行业领域推广接入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打造行业领先的标识解析标杆应用,建成中部地区有影响力的综合性二级节点。推动低成本、模块化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在中小企业部署应用。推进鄂钢、三安光电、爱民制药等龙头企业率先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业链延伸、区域协同。引进和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支持平台服务商联合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共同建设面向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建材等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行业企业提供基础设施、能力交易、应用软件等综合服务,努力打造在全省有影响力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到2025年,力争建成1个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培育3-5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建设10个以上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

  2.推动产业园区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引导产业园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网络在产业园区深度覆盖,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平台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合运营模式,丰富技术、数据、平台、供应链等服务供给,提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资源共享水平,引导各类要素加快向园区集聚。搭建数字赋能平台,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数字经济赋能平台,引入科研、人才、管理等多元化的资源,为全市园区与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改造方案。对制造业企业开展免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诊断服务,鼓励和引导企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夯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底盘,重点推动鄂钢绿色智慧钢厂建设、程潮矿业绿色智慧矿山改造等,继续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工程,发挥5G、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大数据中心的资源优势,引导传统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落实省数字经济13条、新一轮技改政策13条,出台鄂州市相关政策配套措施;引导银行加大对优质数字经济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引入风投机构调动创业者的积极性,助力企业解决数字化改造中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力争到2025年,培育一批5G全连接示范工厂,建设50家以上智能工厂;培育10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00家上云企业。

  3.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与数字建造。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积极推动钢铁、建材、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推广智能数控设备、传感识别技术、智能物流管理、制造执行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先进装备与管控技术应用。推广普及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实现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现场智能化、工厂运营管理现代化。推动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建设柔性产线,结合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爱民制药及华中数控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等先进制造、新能源项目落户,加快构建百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做大做强数字建造。积极对接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以数字化、智能化建造技术为支撑,促进数字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以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完善建筑市场和建筑施工综合监管机制,健全建筑市场监管和信用体系,深入推进BIM应用,加强建筑工人和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数字化管理。加强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协同发展,建筑业全产业链、全过程、全要素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专栏3-4 工业数字化重点工程

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鄂州)建设,重点搭建鄂州工业大脑公共服务平台、医药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等。

数字化转型项目:鄂钢绿色智慧钢厂、鸿泰钢铁智慧绿色钢厂、彤诺电子智慧工厂、枫树线业智慧工厂、程潮铁矿5G智慧矿山、爱民制药中药创新数字化绿色产业升级等项目。

智能制造重点项目:科贝激光加工设备智能制造基地、科普易能总部及数控设备生产基地、天铭智能总部及柔性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瑞华中药智能制造产业园、汇科信激光、逸飞激光六维智造华中总部基地、千瑞达智能装备、华工激光机器人系统智能工厂、华扬(武汉)明堂智能制造总部基地、临空智能制造产业园、铠尔慷智能装备制造项目、优必选人工智能基地、滴水科技清洁机器人总部、语音识别与人工智能研发基地、富晶电子5G智能制造项目、鄂州新松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华中数控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及智能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沃迪机器人生产制造基地、鄂州市国人智造产业基地等。

  (五)加快农业数字化,激发农业数字化新活力

  1.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发展。

  推动农业生产环节与数字技术融合。持续发展数字种植,推广环境温湿度调控、土壤肥力和病虫害监测等智能设施装备,加快水稻等大田作物数字化管理、数字植保等应用建设。持续发展数字渔业,综合应用水体环境实时监控、自动增氧、饵料精准投放、循环水装备控制,构建基于物联网智能传感设备的水产养殖生产和管理系统,以大场科技数字渔业为代表,打造数字渔场。强化农机与农艺融合,推进茶、果、菜、畜等规模种植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同步发展,在全市选择十镇建设机械化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市场主体自主实现机械化。以中新开维现代牧业项目为示范,推动畜牧产业向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形成标准化规模养殖与现代装备技术协调并进的畜牧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数字畜牧。以华容数字化乡村国家试点为契机,推广建设农业设施大棚5000亩、喷滴灌设施20万亩,打造数字化农业产业示范园。

  推进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数字化建设。在全市各区建成以乡村远程智慧教育与农民培训、乡村智慧农业旅游服务建设和智慧乡村服务体系建设为主体功能的5G试点示范项目。加快物联网在休闲农业领域的应用,建设“鄂州文旅云”平台,促进民宿经济、景观农业、休闲康养、农耕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推进以台湾农创园、峒山循环农业示范园、四峰山旅游综合体、前海湖渔猎主题农业公园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资源数字化建设,建立休闲农业数字地图,策划乡村旅游发展轴线,纳入“一部手机游鄂州”系统,引领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

  2.“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

  探索农村电商新业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对接电商平台,重点依托中关村智酷、鄂城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等,推广农村电商网络公开课,共享培训资源,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技能培训,促进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深化农村电商示范区创建,培育一批特色电商镇、电商村,着力推动农产品上线,加快培育一批农产品电商平台企业和农村电商服务企业。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发展农村电商基地,推进供销社基层网点、村邮站、乡村农家店等改造为农村电商服务点,加快与快递企业、农村物流网络的共享衔接,促进农产品、旅游纪念品出村进城。

  完善农村电商配套设施。大力推进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和主要农作物保鲜、保存库建设,确保在主要农产品基地建设一个小型农产品冷冻库或保鲜库以及在每个区建设一座综合冷链物流仓库。依托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优势,建设一批智慧物流配送中心,加快打通本地供应链,发展“产储运销”一体化发展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电商产业发展,重点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杜山农产品交易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和综合服务网点建设,提高农产品电商服务网点覆盖率。

  打造鄂州智慧农业品牌。主动参与湖北省“互联网+供销社”数字化改造工程,发展智慧农批、农贸市场。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整合区域农业资源,建立农产品网络销售标准化体系。推动以销定产,形成以数字化订单农业为基础的“农业+数字化”新模式。围绕“吴楚楚韵、乡愁鄂州”,利用互联网媒体开展优质农产品品牌推介工程,打响“武昌鱼”“梁子湖”“临江大蒜”“临江莴苣”“沼山胡柚”等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

  3.农业管理服务数字化升级。

  以建设全市农业大数据中心为重点,完善鄂州市农业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平台,重点开发鄂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村“三资”监管系统、农业投入品监管系统等一批实用的应用信息系统,加强涉农数据关联分析和融合应用,推动农业大数据跨行业、跨层级开放共享和集成应用。加强农村互联网、有线电视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将段店、蒲团、长港打造成鄂州市智慧农业建设试点乡镇。推进行政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打造“政府+邮乐购站点+益农信息社”共建共用模式。

专栏3-5 农业数字化重点工程

农业数字化服务平台:鄂州农业农村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平台。

智慧农业重点项目:中新开维绿色食品产业园、鄂州农业物联网基地、湖北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华容区数字乡村国家试点项目、华容区两岸国家级水产科技创业园、万亩设施蔬菜基地、梁子湖生态农业科创试验及成果转化产业示范园、湖北中轩科技农机制造项目、柯氏米业智能化改造项目、梁子湖绿色食品数字化赋能项目、鄂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鄂州市华大基因农业观光产业园等。

智慧农业试点行动:在以鄂城长港和杜山、华容蒲团、梁子湖涂家垴为重点进行设施农业示范试点建设;在鄂城和梁子湖打造鄂州智慧农业(大田作物)建设试点;在梁子湖区打造鄂州果药花数字农业建设试点;在蒲团、杜山建设2-3万平方米数字化养殖(水产)车间,推动数字养殖场(畜禽)建设试点,建成智慧兽医管理系统;在全市每个区选择五个建设试点村,推动以农业物联网为技术手段的鄂州市智慧乡村建设。

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程,中国供销冷链物流枢纽基地,鄂东南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基地,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及展示交易中心,鄂州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鲜活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杜山农产品交易产业园,梁子湖区乡约万古直播带货基地项目。

  (六)培育服务数字化,创新服务业数字化新业态

  1.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建设。

  加强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对鄂州特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创造一批具有鄂州地方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数字精品内容创作和新兴数字文化资源传播平台。结合VR/AR技术、“5G+”4K/8K超高清视频技术的应用,积极培育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云购物等文化旅游休闲新业态。加大沉浸式、互动性文化和旅游项目设计开发,利用数字技术对旅游景区、传统文物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多维呈现,营造沉浸式互动体验环境。

  加大数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数字文化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消费品工业、智慧农业融合发展,促进数字文化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业态新模式相结合,发展旅游直播、旅游带货等线上内容生产新模式。着力引进培育数字文化装备制造企业,大力发展VR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终端、超高清显示等新型数字文化装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新型文化消费的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沉浸式体验平台、应用软件及辅助工具,加强以产品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创新。促进电竞赛事、电竞直播等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推进直播电商产业园、直播产业基地建设。举办“网红主播”创业培训班,支持网络直播业发展,规范发展“网红”直播、游戏直播、公益直播等新兴业态。支持举办鄂州电商直播年货节、湖北省电子竞技大赛等重大节会活动。

  加强数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实施数字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及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培育智慧景区,推动智慧文旅综合体建设。加快葛店动漫小镇建设,培育具有鄂州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优质动漫品牌、动漫形象和动漫作品,推动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特征的动漫产业发展。谋划打造鄂州市数字文化产业园,建设以全内容数字化生产、包装、传播、研发、应用与开发为主的内容数字科技产业链服务平台,形成“文化+”“旅游+”“健康+”“教育+”等,打造区域数字化领先的产业链基地。

  2.打造电商物流发展高地。

  持续巩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成果,引进1至5个有影响力的综合性电商企业,同时培育专业性、区域性电商企业,打造平台型与直销型电商,促进国际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高质量发展。以葛店经开区为核心,加快完善快运物流集配基地、电商物流基地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商龙头企业,推动电子商务产业链延伸和集聚发展,打造一批具有鄂州特色、享誉全国的优质电商品牌。推动轩瑞电商物流园、葛店电商物流园等电商网络货运平台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平台的互联互通,探索“互联网+电商物流”融合发展。推广定制化生产和精准化营销新模式,提升多元化、个性化产品与服务供给能力。争创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动鄂州花湖机场片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三江港片区纳入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联动创新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助力湖北省建设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新高地。依托鄂州花湖机场和鄂州空港综合保税区,谋划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优化落实电子商务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建设一批电子商务云仓、共享仓库等自动化、智能化公共仓储设施,推进仓配一体化。实施无人仓建设等物流智能化改造行动,支持建立智慧化共同配送分拨调配平台,实现供应商、门店、用户和配送车辆等各环节的精准对接,提高物流园区、仓储中心、配送中心的物流供需匹配度。推广小区智能快件(信包)箱,提升末端服务能力和水平。

  3.加快发展数字金融产业。

  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在金融产品创新中的应用,规范发展消费金融、电商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建设创新型互联网金融平台,支持金融机构共享信息,重点完善鄂州市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智能便捷的一站式融资服务,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大力发展供应链融资结算、大型装备融资租赁、飞机租赁、电子金融服务、物流金融、金融后台服务、金融服务外包、第三方支付等现代金融产业。大力发展涉农数字金融,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推动各地与网商银行合作支农。积极推进数字银行建设,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支付手段,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加强与武汉对接,探索纳入数字人民币试点。加强金融风险隐患排查,新建金融云监管服务平台,支持金融监管部门利用数字技术重构风险管理、业务运营和服务模式,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升金融行业运行监控和预警能力。

  4.培育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

  创新发展平台经济、知识经济、体验经济、流量经济,鼓励平台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开展集成创新,支持面向生产服务、生活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行业应用软件和平台系统的开发应用。引导平台企业与实体企业发展跨界业务融合新模式,促进线上互动、精准营销与线下体验、实体配送相结合,大力发展新零售、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智慧康养、智慧文旅、分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推广不见面交易、无接触服务,支持发展无人分拣、无人酒店、无人驾驶等智慧服务。探索发展无接触配送,推广无人机、无人车、送货机器人等运载工具。培育共享经济,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共享经济示范平台,面向初创企业加快创业要素分享,培育共享出行、共享租住、共享仓库、共享物品等新兴业态。依托临空经济区,谋划全球电子产品与售后服务中心。

专栏3-6 服务业数字化重点工程

数字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鄂州市葛店动漫文化小镇、鄂州市梁子湖智慧旅游建设项目、游客集散及智慧中心、鄂州市文化产业园区项目、鄂州市游戏开发与体验项目、梁子湖区互联网+旅游开发项目、鄂州市文化药谷创意产业园。

电商物流园区重点项目:建设鄂州跨境电商产业新城、中通快递鄂东智能科技电商产业园、轩瑞电商物流园、葛店电商物流园、鄂州市快递物流电商直播产业园、大麦电商智慧物流产业园。

数字金融重点项目:鄂州金融港、科技金融信用综合服务平台、湖北银行机构区域总部、鄂州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区域物流运营结算中心。

  (七)健全数字治理,打造国内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

  1.完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体系。

  加快建设以智慧城市数字底座为基础、智慧物流枢纽为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统筹推进全域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建立智能分析、信息共享、协同作业的城市运营管理体系,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鼓励多维度、多领域智慧应用场景创新,探索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立足武汉都市圈同城化核心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发展战略,对标全国先进地区,形成具有鄂州特色的智慧城市应用集群。充分发挥前沿数字技术对全市重大发展战略的赋能作用,加快建设以“五大中台”(三中枢:大数据、应用支撑、人工智能,两平台:数字孪生、物联感知)为支撑,“高速泛在、云网融合、全域互联、安全可控”的新型基础设施,为全市智慧场景统一提供共性基础能力。积极探索武鄂同城发展背景下的国家数字乡村城乡融合类发展新模式,重点开展“1+1+7”建设,即建设1个数字底座、1个数字乡村运行指挥中心、7个智慧场景应用,形成全市数字乡村项目建设、运行服务全覆盖的新样板。支持建设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新型智慧社区(街区),进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向基层延伸。

  2.打造多元化便民智慧服务场景。

  重点以“六大领域”(政务服务、城市管理、基层治理、公共服务、乡村振兴、产业转型)为引领,推动全市更多智慧场景建设,形成创新示范作用。推动5G融合应用发展,打造5G与智慧政务、智慧公安、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水利等领域融合应用示范,倡导各类数字化公共服务“无障碍”供给,加快弥合“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化公共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健康发展。积极开展社会治理数字化应用,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围绕养老、托幼、家政等群众刚性需求,建设推进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建设,逐步构建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创建一批鄂州平安社区、智慧小区,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重点区域排查整治机制,积极开展智慧城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优化智慧人社系统建设,推动人社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全面整合人社信息系统,构建一体化数字应用平台,全面建成24小时“15分钟人社服务圈”。围绕智慧城市产业链,打造智慧产业园区,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基于城市生活服务的新兴应用场景,丰富数字化生活性服务行业业态。

  3.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以建设五大平台为支撑,提高城市政务效率。建设政务管理平台,为政务服务所涉及业务办理、业务审批、业务监管、业务融合、协同办公、公共服务等重要场景,建设数字政务一体化、一码通、互联网+监管、协同通讯等基础支撑系统,实现“一网统管”。建设智慧服务平台,梳理全市高频业务现状,搭建智慧实体大厅和智慧线上大厅系统,优化办事指引,拓宽办事渠道,提升办事体验,改善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建设政务业务平台,以事项管理为基础主线,“高效办成一件事”为重点核心,“四减四办”为主要抓手,借助政务管理功能平台基础,对一批高频业务进行流程再造,实现秒批秒办、跨域通办、一事联办、免申即享等业务办理新模式。建设事件管理平台,汇聚12345政务服务热线数据,实现城市事件全量感知、政务效能可感可视。推进业务监管数据联通,搭建风险预警模型,辅助城市管理。建设公共支撑平台,通过业务开展,持续完善电子证照、电子材料库,梳理政务业务应用,补充、完善大数据中枢政务专题库,促进营商环境优化。

  加强“一网通办”,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全市政务服务平台与省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应接尽接”、“应上尽上”,形成一体化平台移动端服务体系。按照省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省通办清单,将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全面纳入清单管理,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推广移动端APP政府服务,实现清单内的事项“掌上可办”“掌上好办”。推动武鄂政务服务同城化发展,推动两地政务服务跨地区、跨层级的平台互通、身份互信、证照互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率先实现区域内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移动端“跨市通办、就近可办”。推动移动政务服务应用所需相关数据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安全有序高效共享,政务服务领域高频使用的电子证照实现跨地区、跨部门共享和互信互认,不断扩大电子证照应用领域,有力支撑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扫码亮证”“一证通办”“无感通办”,最大程度“减证便民”。大力推动医疗就诊、公共交通、水电气热、电信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便民服务应用接入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提供一体化服务,实现更多便民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

  4.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智慧升级。

  加快城乡智慧水利、智慧消防、智慧公安、智慧应急、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旅游景区等场景建设,加快低功耗、高精度的智能化传感器规模化部署。建设城市管理、公共安全、交通运行、生态环境、生活空间的大数据智能感知体系,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和利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助推数字经济发展。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扩大多源多维数据使用范围和效果,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数据互联共享,提升货源与各方式运力资源的有效匹配度,降低车船等载运工具的空驶率。在充分融合数字政府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强化统筹和集约,逐步推进照明灯饰、园林绿化、市政环卫、交通管理等领域的物联网建设并接入智慧城市数字底座,推动智慧亮灯、智慧排水、智慧街面管控、智慧管网、智慧停车等项目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科技化水平和城市日常运行管理能力。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促进能源和信息深度融合。布局智慧综合能源服务,加快推进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配套电网、综合能源服务示范项目实施。加快实施临空经济区智能电网提升工程、新能源充电桩和智能电网工程。到2025年,全市智慧电网覆盖率全省领先,初步完成能源互联网建设,基本实现电力业务协同和数据贯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有量达到2000个以上,智能充电服务示范小区达到15个以上。

专栏3-7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工程

数字城市底座工程:重点实施数字底座(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人工智能能力平台建设、大数据平台建设、数据孪生平台建设、应用中枢平台建设)工程项目。

智慧政务工程:一网通办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全面覆盖。政务和民生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到100%,实现马上办、就近办、掌上办。针对大部分民生服务及与群众生活相关事项,实现自助服务进社区,覆盖全市主要社区。

智慧公安工程:持续推进公安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公安云生态的深化应用,实现鄂州智慧公安建设应用的整体提升,应用能力保持全省一流行列。

智慧城管工程:全面完成业务指导系统、指挥协调系统、行业应用系统、公众服务系统、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的建设,搭建形成完善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变被动为主动,打造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系统。

智慧社区工程:全面实现全市社区智慧化治理,实现市、区、街道、社区、网格五级联动的智慧吹哨体系,纵深推进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确保党组织、党员干部、社区全覆盖,全面落实四项清单,实现社区服务管理的统一集成和智能化应用,真正实现社区工作减负、提效

智慧交通工程:建设智慧高速公路13公里,智慧机场1个,智慧港口2个,依托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能力,全面整合交通信息资源,实现全市交通数据资产统一治理与应用,全面实现智慧交通综合化、综合交通智能化,全面提升交通治理能力。

智慧水利工程:构建天地空一体化水利感知网,依托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能力,建成高度共享的水利数据资源中心,实现全市水利应用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和转型。部署建设以夜间高清红外热成像视频监控为基础的河道采砂监管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构筑长江采砂管理的科技盾牌

智慧医疗工程:全面实现市、区、乡镇、村(社区)及所有医疗机构全民健康信息全覆盖,建设智慧医院2家,互联网医院3家,大型智慧康养中心1个。

智慧住建工程:基本整合集成全市住建行业信息资源和业务系统,基本完成市级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并实现以数字住建云平台为基础,构建一个地、楼、房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数据中台,完成全市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基本实现全市住建行业现代化管理体系。

智慧教育工程:实现全市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网络学习空间普及率100%,线上线下教学实现深度整合,智慧校园示范建设达省级标准,建成鄂州市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服务体系,教育信息化水平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

智慧文旅工程:重点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打造智慧文化场馆3家,智慧文旅综合体1家,创建智慧景区2家、智慧乡村游示范工程3个。

城市智能感知工程:布局城市智能感知终端2万个以上,建设智慧城市重点应用场景10个、智慧综合管廊示范线2条、智能停车场5个,创建智慧示范社区10个。智能感知设备全面接入新型智慧城市,依托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能力实现智慧化城市感知和辅助决策。

智慧环保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智慧管控平台,包括生态环境溯源分析系统、生态环境联网监测监管系统,实现污染源监控、环境质量监控的有效整合,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智能化监管

智慧能源工程:全市智慧电网覆盖率全省领先,初步完成能源互联网建设,基本实现电力业务协同和数据贯通。智慧储气能力达到590万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有量达到2000个以上,智能充电服务示范小区达到15个以上。

智慧应急工程:建成覆盖全市的应急通信网络,打造全面融合、全程贯通、随需接入的应急通信网络体系。建设全市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中心,全面提升鄂州市在安全生产监管、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城市安全感知、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等方面的能力和管理水平。

智慧消防工程:在鄂州市新型智慧城市项目整体框架下,开展智慧消防工程建设,实现智慧防控、智慧作战、智慧执法、智慧管理,助力鄂州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数字鄂州”统一领导与统筹组织制度,成立由市人民政府市长、分管副市长和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鄂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督促推进作用,建立形成分工合理、责任明确、运转顺畅的推进机制。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协调规划实施,督促各地各相关部门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各区(含葛店经开区、临空经济区)、各部门相应建立数字经济发展领导机制,推动本区域本领域数字化转型。

  (二)做好精准招商

  建立重点招商目录清单,灵活运用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等多种方式,大力引进电子信息、软件、互联网等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入数字经济领域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大中小数字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进武汉鄂州产业同链,促进产业、企业之间跨区域交流,承接武汉市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溢出和转移。吸引数字化平台型企业投资合作,赋能传统产业发展,带动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孵化与集聚。

  (三)优化政策环境

  加强财政资金对数字化转型的保障,统筹利用好各级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重点转型任务的资金投入,优化数字化转型重大项目的预算管理机制和建设模式。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统筹整合参股母子基金资源,优化基金投向,引导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应用示范建设。探索数字经济领域立法。完善优化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用地、用能、资金等要素资源配置,用足用好各级补助资金,降低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用电成本,持续降低网络资费成本。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创投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机场与临空经济研究院等鄂州数字经济专家库和智库作用,为鄂州数字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四)深化数字改革

  积极争取国家、省关于数字经济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在鄂州落地、首试、试点、示范。积极探索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改革举措,采取有效方式和管用措施,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制度性成果。创新运营模式,组建鄂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公司作为平台建设、运营支撑公司,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实现社会资源高效配置。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发展动力,留足发展空间。建立数字经济容错纠错机制,探索容错纠错结果运用。加强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运行模式、业务流程、标准规范的改革创新,重点围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城市治理中的应用,推进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的制订,构建覆盖数据开放、数据交易、系统应用、系统运维、网络安全等标准体系。

  (五)强化监测评估

  加强全市数字经济统计监测工作,继续将数字经济指标纳入全市绩效考核体系。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动态跟踪,全面反映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加强对产业发展的预警与引导。加强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鼓励采用政府自我评估和社会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及时进行评估和总结,完善规划动态调整和修订机制,增强规划实施效果。探索将信息化资金分配与数字经济发展成效评估挂钩,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激励作用,形成预算动态调整和约束联动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