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开发区中小企业产品出国门的故事

走出鄂州 走向世界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7-05-26 语音:播放
兴方磨具——引领标准叩大门
独家制定碾米砂辊国内行业标准、鄂州第一家在海外注册的企业、产品出口20余个国家和地区、国际顶尖粮机企业供货商、获得各项专利近60个……谈起兴方磨具,其国内磨具行业首屈一指的地位,让业内人士无不伸出大拇指。
兴方磨具公司创办于2003年,是我市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为国内最大的碾米砂辊制造基地,其砂辊剥皮效率高、机械强度高、装卸方便、安全可靠,几乎与国内外碾米机都能配套。
作为传统制造业,兴方磨具是如何在市场经济大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走向国际的?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公司副总经理吕汉华笑道,从标准的遵守者到标准制定者,是兴方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打开海外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达到国外厂家的要求,近年来,兴方先后投入近千万元进行设备改造,以缩小和国外同行在技术上的差距。
“以前我们用的是金属砂辊,碾削过程会磨出金属粉末掺杂到大米中,既不环保,也不健康,在国外属于淘汰产品。” 吕汉华随手拿起一样产品介绍道,如今在国外,顶尖碾米机厂家主要用的是陶瓷砂辊,这种产品恰恰解决了金属砂辊的缺点。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兴方一方面研发新的高端产品,另一方面继续提高砂辊的出米率、制造精度和降低能耗,其产品质量已经接近一流水平,在打开国外市场的同时,随之叩开了国际顶尖厂商的大门。
“我们的产品成为瑞士布勒、日本佐竹等国际顶尖粮机企业的供货商。”吕汉华说。此外,兴方的海外重点布局在大米生产大国,如泰国、巴基斯坦、缅甸等南亚、东南亚国家,营销力度逐年加大。
吕汉华说,现在,国外的客户买砂辊不仅选用MADE IN CHINA,更会点名要兴方的砂辊。放眼未来的市场,吕汉华信心满满,今年兴方会继续在国外市场占有率的数字上下功夫,销售额将继续保持增长。
创力鞋业——一颗匠心闯天涯
在鄂州开发区创力鞋业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加紧赶制定单,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有条不紊地操作着生产设备。
“这批货在月底前就要销往美国了,全厂都在满负荷生产。”该公司负责人周伟满脸笑容地说,公司的产品主要是销往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地,订单已排到年底了,今年年产值预计可达到6千万元。
而近年来,一家又一家的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陷入发展困境,不得不以倒闭而告终。在经济如此萧条的时候,创力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的秘密是什么?
“每个员工都有畅通无阻的‘绿卡’。”周伟笑称,但他们的“绿卡”是在心中。
周伟说,创力发展至今已有11年,从30人的小车间发展成为今天300人的规模车间,之所以能够抵御住各种“经济浪潮”,在业内站稳脚跟,是因为有过硬的质量。十多年来,他们在一针一线中培育出不骄不躁的匠心精神,匠心不是口号和标语,匠心是融入创力人血液的基因,是对细节永无止境的追求,是创力每个人心中的“绿卡”。
2016年,公司董事长亲手将一批色牢度不达标的1850双鞋子销毁了,这一举动不仅给员工上了一堂“质量课”,更让创力在同行内名声大噪。
美国知名鞋业DC公司负责销售的人员主动上门与创力谈合作。“我们看中的就是他们将质量当做产品生命线的这种态度。”DC的销售人员是这样评价创力的。
Kappa、Lotto等知名品牌都是创力的长期合作商。周伟拿出一款板鞋介绍道,这样的每一双鞋子,从海绵、鞋带、鞋子扣眼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都必须自测和送第三方机构检测,从原材料到成品,每一步都必须达到“欧洲标准”才能出厂,达不到的一律作废处理。
“走好匠心之路的同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国际市场。”周伟说,市场的需求是顺应时代在变化的,抓住了市场的风向标,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创力在进行市场调研后,设计出了气垫、防水、防滑等功能鞋,反响良好。
下一步,创力将延传匠心之路,将匠心注入到每款产品中,打造属于创力的品牌,让“中国制造”走得更远、更稳。
扬子重型——巧借“东风”走丝路
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成为困扰钢铁企业发展的两大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该如何找到出路?扬子重型公司用实际给出了答案。
“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钢铁企业‘走出去’,进行国际产能合作,寻找新的需求增长点提供了良机。”扬子营销部负责人徐松道出了扬子发展的秘诀。
2006年底,扬子从鄂钢二级单位改制出来后,抢抓“走出去”机遇,承揽了中冶南方台湾烨联热轧中厚板滚盘式冷床、中冶南方山东日照棒线冷床及定尺机、西重青钢三台连铸机等大型成套项目。
“台湾烨联热轧中厚板滚盘式冷床项目是公司首次参与海外项目,对外协作进一步锻炼了队伍,为公司长期稳定地承揽订单、扩大外部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徐松说,为了更好地抢抓机遇,扬子从冶金成套设备及零部件转型为多元化的基础设施的配套设备,将产品多次打入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等国家重点工程。
“‘走出去’让扬子打开了发展的思路和空间。”徐松介绍道,扬子在长期探索中逐步调整形成的产业布局思路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契合。
抓住了“东风”,机遇就来了。2015年底,扬子公司为文莱大摩拉岛大桥项目提供安装箱梁所用的架桥机行走机构、起吊装置以及所有零部件。2016年1月份,扬子承接了为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项目造桥墩钢护筒。
“如何把握住机遇?”徐松说,结合国家有关部门和扬子自身对产品质量的高标准要求,所有产品在出厂前都必须经过详细检测,在解决每一个项目技术难题的同时,对所使用的产品质量都设定了严格标准。
徐松笑道,现在外国供应商使用我们产品后直言,“你们对质量要求的严格程度,史无前例。”
“‘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扬子需要的是更加坚定地‘走出去’和‘走下去’。”公司负责人说。
记者 胡倩   实习生  张宸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