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企业疫后危中寻机观察之三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0-07-20 语音:播放

  订单增量不大,但附加值提升!近日,记者走访葛店开发区,抢生产赶订单,抓机遇争份额,多数企业忙而不乱。

  “高端、智能、创新、引领”,疫情的爆发,丝毫未偏移经济发展的方向,反而犹如助推器,让蓄势待发的产业升级喷薄而出。那些在困境之中满怀希望的企业,其持续发展壮大的动力和底气仍源自于前期高质量发展的积淀。
  靠前布局,升级市场
  “把产品研究透,紧抓技术和服务,就不怕没订单!”疫情期间接到千万大单,同方泵业公司副总经理饶家平认为公司运气不错。他说,6月份已完成部分订单交付。
  今年2月,同方泵业在线上招投标中拿下新疆广汇能源3000万元订单。复工后,制造环节克服重重困难赶订单。非常时期不能实地交流,竟能赢得新客户青睐,和该公司近5年储备技术、专注液环真空泵这一拳头产品有关。
  “几年前,我们就发现传统市场面临发展瓶颈,于是自我加压,技术转型,瞄准国际先进标准,发力高端市场,否则很难有持续竞争力。”饶家平介绍,如一直服务于传统客户,一味死守老市场,不提前谋变,这次疫情对公司来说就是生死考验。
  “公司订单已排到了明年一季度。”镁里镁科技公司董事长王仁辉同样有底气,疫情期间停产,公司失去了800万元订单,但疫情后期,客户找上门,看中镁里镁自主研发的铝镁合金材料。“用这种新材料生产的汽车传动轴重量减轻50%,性能却优于传统产品1倍以上,可实现汽车轻量化。”
  疫情停产期间,作为采血领域血液抗凝剂、分离胶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新德晟材料公司主攻线上市场,通过邮件、远程视频、微信等平台与新老客户联系,并调动各地人脉资源深入医疗机构、医药代理公司……随着大量订单陆续签订,公司创始人王中喜准备投资数百万元引进一项行业领先工艺,生产一种可替代进口的创新产品。
  链式谋变,抱团攻坚
  “4月、5月生产创新高,6月环比增长,订单已至9月。”作为国内智能制造的龙头企业,华工激光自3月17日复工以来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这也给上下游企业带来了好消息。
  千瑞达公司是受益者之一。受疫情影响,原材料价格上涨,原定招聘计划受阻,新项目建设暂停,但这家公司并不慌乱,复工以来,生产线满负荷排产。
  “除了智能机器人项目与华工激光有合作,目前公司订单还有40%的产品与其母公司华工科技有关。”千瑞达综合部经理夏忆表示,公司优先满足战略合作伙伴需要,不计成本抓紧生产、供货,坚决不涨价。
  “近年来,公司相继引进10余名高端人才,脚踏实地抓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并与上下游企业联手,逐渐将国外装备价格‘打’了下来。”华工激光总经理邓家科以墩路机为例,从德国进口每台价格为9000万元甚至更高,现在与武重合作生产,市场价已降至5000万元。
  在欣洋光公司总经理刘进的办公桌上,铺满了为东风本田汽车研发的各式零部件产品设计图。“在客户尚未开拓市场前便开始创新谋变,是我们近年来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这位年近七旬的企业家说,全体员工加班加点,一个季度完成了5个月的订单任务。
  内练苦功,外重质效
  “疫情对电商行业的整体销售态势影响不大,但对其线下物流有一定影响。”武汉苏宁物流公司总经理助理覃倩介绍,刚复工时订单不到去年同期一半,随后稳步上升,6月1日前已达80%,“6·18”活动期间订单增长至120%。
  应对疫情变化,苏宁葛店基地向内发力,调整销售战略,主要有三招:提升客单价,提高销售额;优化供应链,移走长尾单;增加快消品,调整商品信息结构,每月出促销计划。
  “过去是‘大快消’类商品与小家电各占一半,现在小家电占到了60%以上,有利于增加利润。”覃倩说,下半年将迎来线上促销活动密集期,对服务质效将是更大的考验。
  “来这里,就感觉进了大型商场,和过去进传统集贸市场完全不同。”4月23日正式开业以来,到葛店华中冷链港一期项目万吨城采购的顾客络绎不绝,除了鄂州本地的,还有来自武汉、黄石、黄冈等周边城市。
  “经多年谋划,冷链港一起步即迈入电商4.0引领模式,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聚合,最终目标是成为行业标杆。”武汉万吨公司常务副总裁张相东说,万吨城集商品展示交易、冷链配送、休闲体验、行业会展于一身,必将引领新的消费模式。
  全媒体记者 曹彦
 
  记者手记:
  “机会要你去发现”,运气,只是努力与坚持的另外一个名字。在葛店,上百家规上企业就有上百个扎根奋斗的企业故事,和开发区一同成长,一同转型升级。
  作为传统制造民营企业,同方泵业5年前开始思变,狠抓6S管理,打造过硬的管理和技术团队,产品得到客户高度认可,在格外困难的疫情期间,为其迎来省外大单的是优质、个性化的工艺设备方案,而非运气。
  镁里镁科技董事长王仁辉本是位知名根雕工艺大师,一心投入到制造业,与武汉理工大学余小华教授合作,研发替代进口的高端镁合金冶炼环保真空装备,历经十载,潜心抓技术创新,终取得重大突破。
  摒弃野蛮扩张,集约、高效、环保成为区内企业的标配。近年来,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前沿技术渗透、管理经验交流在开发区内悄然成为气候,要素资源良性流动。
  繁荣和增长最终属于那些能系统发现和深挖自身潜能的企业。这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专注于行业的恒心,时刻绷紧创新引领的弦,有了这股韧劲与恒心,才能任尔东西南北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