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当下,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鄂州石油分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鄂州石油分公司”)一如既往勇承央企担当,直面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的双重挑战,确保应急用油不断档,以优质贴心的服务,为鄂州全面复工复产加油助力。
未雨绸缪的先手棋
不扎堆,少聚集,是疫情防控链条上重要的一环。可在生活当中,我们总会在某些环境难以避免地相互接触,比如,加油站。
“以传统方式去加油,几乎每一个步骤都面临相互接触的风险。”中石化鄂州石油分公司经理曾红文介绍说,疫情伊始,公司积极响应鄂州市委、市政府号召,随即着手优化传统加油流程。
“我们依托‘加油湖北’APP,将充值、加油、开票等业务转移至手机客户端,实现‘一键加油’的目标。”记者观察发现,在菜园头加油站,车辆从驶入加油站停稳,到加满油开走,只需要3至4分钟,而通过传统的加油卡支付,则需要约6至8分钟,“一键加油”提高了加油站现场通过率,缓解了客户高峰期排队拥堵等问题。
在经过反复测试和演练之后,中石化鄂州石油分公司在较短时间内摸索出一整套“一键加油”操作规范,并在公司各加油站点推广开来。车主在现金加油、持卡加油等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多了一项高效可靠的新选择,员工和车主的安全得到保障。
“其实‘一键加油’的理念很早就形成了。”曾红文介绍,早在去年,中石化鄂州石油分公司就着手打造“智慧型”加油站,车主无须在柜台排队,即可通过站内智能电脑终端实现自助办理加油卡。“‘一键加油’是‘智慧型’加油站功能的延伸。”
从智慧型加油站到“一键加油”,中石化鄂州分公司的先手棋正如一场及时雨,切实为鄂州市民安全出行提供坚实保障。
关停油库显担当
近年来,鄂州市全力推进长江大保护,把绿色作为城市最美底色。鄂州石油人主动作为,关闭了有着50多年历史的鄂城油库。
据了解,鄂城油库于1965年3月动工建设,占地面积430亩,集储油区、发油区、码头作业区和辅助生产区为一体,有储油罐12座,总库容3.9万立方米,是服务鄂州及周边成品油市场的重要储备库。
上世纪90年代初,鄂城油库吞吐量达到84万吨,油品供应辐射湖南、云南、广西、四川、湖北等五省,水陆联运、船进车出,常年24小时收发。
由于鄂城油库码头位于雨台山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上游约600米处就是雨台山水厂取水口,存在污染水源的风险。中石化鄂州石油分公司随即扛起修复长江生态重任,于2016年11月停止码头收发作业、断开收卸油管线,并在限期内完成拆除工作。
码头没有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市场保供压力剧增。如何在“无库”状态下,稳定鄂州成品油市场?中国石化鄂州石油分公司随即联系省级公司物流配送中心,系统协调配送指标到武汉、黄石、黄冈等地的油库,确保鄂州市场油品充足供应。同时,积极联系协调承运商车队,增加油品配送车次,确保调度及时可控。
码头收发作业停止后,为了不影响直销客户提油,公司一方面紧急协调黄冈、黄石等周边油库,申请专用货位让客户“自提”油品,另一方面对超出里程的运费核算后贴补给客户。
“为更好服务企业,我们还最大限度争取到省级公司的优惠政策,做到客户自提不等、运费不加、服务上门。”经营管理部经理张拥军说,“我们靠着品质服务,保住了90%的直销市场占有率,年均提供1.8~2万吨的直批供应量,保证了鄂钢、大通物流等市内重点工矿企业用油。”
绿色革命的排头兵
“现在来加油站,闻不到汽油味了。”在五里墩加油站加油的王女士说,她一度对这刺鼻的气味很敏感,常常避而远之。
2019年,鄂州的中石化加油站实现油气回收装置安装的全覆盖。
“这是一种节能环保型的高新技术,可以在加油机输送油时,把汽车油箱产生的油气收集到地下储油罐内,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有效降低加油站现场的油气浓度。”五里墩加油站站长李明说,油气被稀释,安全隐患被消除,从而有效杜绝了石油资源的浪费。
自2018年起,鄂州石油的“绿色革命”持续升级。1年内,公司下辖35座加油站全部完成防渗改造,所有在营在用油罐全部更换为双层罐,从源头上避免了因油罐泄露而导致的空气及水土环境污染。
据了解,中石化鄂州石油分公司是湖北省内率先完成全域加油站防渗改造的“排头兵”,改造完成率达100%,遥遥领先于系统内其他市州公司与业内其他竞争单位。
“为减少施工改造对经营的影响,我们统筹安排改造计划,把大站工期控制在22天,一般站点工期控制在25天,把对客户的影响降到最低。”中石化鄂州石油分公司经理助理张清运说。
全媒体记者蒋康康 通讯员谢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