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洪玉颜、徐俊杰)近日,在市工商联的见证下,曾经因纠纷势同水火的湘鄂两家企业代表,在市中级人民法院调解室内握手言和,横跨湘鄂两地、事涉3家法院的3件涉企案件成功调解,一场“双输”僵局得以破解。
今年4月,一宗标的额逾640万元的承揽合同纠纷案件进入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洪玉颜的视野。湘鄂两家企业因3份合同产生纠纷,矛盾不断升级,分别在鄂州、武汉、常德三地提起诉讼。历经多轮审判,双方各执一词,一方认为对方未按合同约定提供设备的单证资料,设备试运行产能不达标。另一方则坚称已履行合同义务,对方应结清货款。
洪玉颜在梳理案卷时发现,涉案企业在武汉、常德等地还有2起争议焦点高度趋同的诉讼。若多地诉讼持续,这两家本应蓬勃发展的企业将陷入经营困境。“一纸判决能为该案画上圆满句号吗?”洪玉颜深知,“诉讼——执行——再诉讼”的拉锯战会让企业承受高昂的诉讼成本、合同停滞、信誉受损等后果,融资中断、资金流短缺等次生问题也会接踵而至。于是,洪玉颜决定采取“一揽子调解、一站式解决”的“三案归一”调解方式破局。在得到院领导认可和兄弟法院支持后,调解工作正式启动。
调解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当事人利益诉求差异大,在调解数额上难以达成一致。洪玉颜迅速调整策略,开展“背对背”磋商,从法律、商业、人情等多角度与双方企业交流。她挑灯夜战查阅大量资料,学习相关设备技术参数知识以及验收标准,与三地法院承办法官积极沟通协调工作细节,通过线上沟通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准确掌握矛盾焦点,逐渐取得双方企业的信任。
最终,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这起涉案标的大、跨域范围广、时间成本高的企业合同纠纷案以调解结案。双方将最初三案约640万元标的额调解至一次性支付330万元,并撤回相应起诉、反诉和上诉。
双方当事人均表示,此次高效调解让企业避免了漫长的诉讼风波,得以全身心投入生产经营。这场“三案归一”调解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彰显了司法不仅要让案件尘埃落定,更要以“如我在诉”之心,切实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