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全媒体记者廖靖飞)“看,这就是填补我国移动式应急粮食加工领域空白的粮食应急加工方舱。”10月14日,在位于华容区的湖北天和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技术总监陈军生指着工人们正在加工生产的方舱介绍道。
2020年,国家发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号召。天和机械毅然作出决策,启动应急粮仓研发项目,拿出每年科研经费的50%,全力投入其中。
项目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半年时间用于论证,3年时间专注研发。从最初日产30吨、能解决5万人吃饭需求的初步构想,历经4次重大技术升级和迭代改造,到2023年,一台仅有标准集装箱大小,却可日处理稻谷100吨、产出成品大米75吨的“天和粮食应急加工方舱”在福建展会上震撼亮相。方舱具备高度机动性和迅捷部署能力,能将储备稻谷“迅即就仓转化”为可直接食用的成品粮,直击应急保障体系中的痛点,其设计理念被纳入《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指南》,成为国家应急体系中的推荐装备。
成功的背后,是天和机械技术团队无数个昼夜的埋头攻坚。该公司总经理谢泽良是这场技术突围的核心领军人,他毕业于武汉轻工大学,虽投身商海多年,却始终牢记母校师训——“自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以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破解国家安全领域的瓶颈”,并将其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成为每位员工的行为准则。
作为国家粮食局粮油资源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教育部大宗粮油精深加工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研究研发基地,该公司始终践行“信实致远,思利及人”的企业文化,积极响应行业倡议,减少粮食生产环节损失和浪费,推动粮油加工业绿色化发展,今年3月成功入选全国粮油适度加工标准化试点企业。
“我们既要确保量的安全,还要注重质的安全。”陈军生表示,“应急方舱解决的不仅是‘有没有’的问题,更是‘好不好’和‘省不省’的问题。”通过集成化“砻碾一体技术”,该设备在实现高效连续加工的同时,有效减少了过度加工导致的粮食损耗和营养流失,真正契合“粮食节约、人人有责”的可持续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