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中乐的哭嫁风俗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4-03-19 语音:播放
在梁子湖流域有一个民间习俗,姑娘出嫁前的三个晚上,全湾子的姑娘、大嫂们都要去陪嫁。陪嫁除了说笑、吃陪嫁面条外,其主要任务是去听哭嫁、学哭嫁。
  哭嫁分为“劝哭、撩哭、叹哭、分哭、联哭、谢哭”六个仪程。这里的婚俗都与“六”字有关,讲究的是“六合”(古时候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互适合)、“六六大顺”。陪嫁者在堂屋围成一圈,把出嫁女的三党六亲一一劝来哭嫁。
  最先哭嫁的是出嫁女母亲,她在众人中间一坐,声情并茂、如泣如诉地哭开了——我的女儿呀!你的娘真贫穷,给你三件无一件,给你三样无一样。金器银器看不到,木器竹器也没有,不好把你嫁出门。我的女儿我的心,你到婆家要小心,只能墙上加得土,不能雪上再加霜,婆家人可大声讲,你的话却要轻声说,金盆打水清又清,你的脾气娘知情,铜盆打水黄又黄,你的脾气要改光,亲生爹娘不要紧,公婆面前要小心……
  众人见一人哭不够热闹,嫂子们便纷纷撩起出嫁女——哭两声吧,嘴里哭,心里愿,不哭两声不好看!再不哭,嫂子们就要上前打着、拧着,逼出嫁女来到母亲跟前哭起来——天上星多月不明,爹娘为我费苦心。一怕女儿受饥寒,二怕女儿把病生,三怕穿戴不如人。勤耕苦种费尽心,娘的恩情说不完。一教女儿学煮饭,二教女儿学纺线,三教女儿学背柴,四教女儿学挑花,五教女儿学写字。你把女儿养成人,女儿生来菜子命,好像霜打叶落地,狂风一吹到处飞;好像水打烂船板,巨浪一打到处飘。我快离别爹和娘,悲痛不止泪汪汪,生女不能养父母,养女难报父母恩……
  出嫁女不忘父母养育恩,牢记家乡亲情的真诚倾诉,引来了姑母、姨母、姊妹们的分哭。各人依据与出嫁女的称谓关系,哭诉各人心中的哀怨悲怆和依恋之情。
  姑母哭——我的侄女呀!你莫伤心,我们生来女儿命,长大一定要出阁;大王女儿招驸马,官家小姐也结婚。河边杨柳你最青,满天星星你最亮,满园萝卜你最大。人人都爱把你夸,人家想看都不能,你对人家要尊敬;人家老少大声喊,你要仔仔细细听。服侍老的一杯茶,服侍大的一袋烟。你上有父亲母亲,你下有兄弟姐妹,人家不敢看贱你……
  姐妹对哭——(姐哭)枞树上面十二丫,我们同根又同丫;今朝姊妹要分离,离开绣房好孤单!
   (妹哭)——枞树上面十二丫,我们同父又同娘;今朝姐妹要离开,难舍难分情难断!
  (姐哭)——枞树生来砣望砣,我姐心里情难忘;丢你妹妹婆家去,逢年过节会一场!
  (妹哭)——枞树生来砣望砣,望姐心里不相忘,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诲记心房!
  多位亲人的联哭,融亲情、友情、真情、爱情于一炉,情真意切,荡气回肠。哭者声泪俱下,余音绕梁;闻者唏嘘感叹,难以忘怀。淋漓尽致抒发出梁子湖农村妇女们那种淳朴善良、冰清玉洁的美好情操。
  出嫁是喜事,哭嫁是风俗。哭词多系即兴所思、切情而哭,也有代代口传下来的哭词,其中最有名的是《哭百花》——我哭了一回又一回,哭一个百花好歌文,婶娘伯娘来答对,以花教女人上人。我把百花来表明,百花名儿记在心。枞树开花长又长,养大女儿苦了娘,如今嫁女哭一场;杏树开花绿茸茸,我儿是娘裙边带,嫁儿没有多铺盖;枫树开花叶杈杈,叶杈伸出长枝丫,女儿长大要出嫁;兰草开花翠绿色,儿大母苦头发白,母子分离何舍得;柏树开花柏树深,恭贺我儿到婆家,荣华富贵多子孙;桃树开花粉红色,恭喜我儿到婆家,荣华富贵齐进来……
  我来回又笑又是哭,来回劝告是娘的份,叫声儿来又叫乖,千万不能乱充大,百花开明我已表白,大姐细妹续把百花说。
  在梁子湖人的心中,无物不开花,无花不风流;无花不哭嫁,无嫁不哭花。女儿乃母亲心中的花朵,女儿出嫁是花开之胜景,于是有许多母亲以百花为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通过反复咏叹、铺陈,在唱中带哭,哭中有唱,亦唱亦哭声中,劝导女儿到婆家如何做人,对女儿的未来予以美好祝福,句句哭词,情深意重,箴言如玉。
  哭嫁歌是一场比歌喉、比才华、比感情的赛歌会。哭声要洪亮,吐字要清晰,不能高声嚎啕,以饮泣低诉为宜。很多姑娘就是在赶赴一场场的陪嫁中学会了哭嫁,学会了谢哭——石榴开红花,我要出嫁啦,唱起哭嫁歌,泪水挂满颊。娘的奶汁把我喂养,父的背驼把我背大。出嫁了谁给娘梳白发,出嫁了谁陪父说说话。养育恩,离别情,出嫁时难舍我的家。明月窗前挂,我要出嫁,唱起哭嫁歌,泪水打湿帕。我姐歌儿把我唱大,我在哥的牛背上长大。出嫁了谁与我唱歌,出嫁了谁与我哥说话。姐妹恩,兄妹情,手足之情似海深。出嫁难舍我兄弟姐妹,出嫁难舍我的家。
  “哭嫁”是婚嫁仪式中的重头戏,是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如今,“哭嫁”这一民俗正在梁子湖流域渐渐消失,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会哭。如果不进行拯救与传承,我们的民俗文化园中就会少去厚重、古朴、神韵而又鲜活的一块植被。
 
  特约记者  李名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