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夏阳)九甲夏湾,华容区临江乡新安村十一、十二、十三等3个村民小组组成的一个自然村湾。昨日,由该湾编纂的《九甲夏湾志暨九甲夏湾人物志》一书举行首发式。我市相关文史专家称,这是我市首部以单一姓氏编纂的自然村志。
根据九甲夏湾族人考证,其先祖是在明洪武初年由江西瑞昌迁至今鄂州华容。至于“九甲夏湾”的名称由来,据考证,“甲”系明清时期基层行政组织之一,九甲夏当年隶属武昌县永福乡(现鄂州市华容区临江、胡林地区)第三里第九甲。因为当年同乡第二里夏姓也有一个九甲,因此历史上称永二里九甲为上九甲,永三里九甲为下九甲。延续至当代,两个上九甲的名称仅剩下一个,也就是今天的九甲夏。
据该书主编夏祖恩说,数年前,其堂弟多次提及,自1978年以来,九甲夏湾人陆续外迁,仅是到城区定居的就有200多人,如果把这些人谋生的职业和生存环境详细统计起来,应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于是夏祖恩便发动群众,几经筹划,2011年5月开始着手收集材料,历时3年终成书。
《九甲夏湾志》共分九甲夏湾的由来、环境、物产、职业、文化与体育、祠堂、谱载历史人物等9个章节,全面记录这个自然村落的历史沿革与人文风貌、经济特产。
这部志书有人物传19篇,人物录58篇,为平民立传,是该志的一大特色。书中既有当年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烈,也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民公仆,更有农民、工人、教师、医生、普通公务员、工商业者、科技工作者的平民传记。
我市相关文史专家认为,一个村写了一本村志记载一村的发展演变之历程,作为存史、资政、教化的文献保留下来,是一件利村利民的实事工程。因为编修一部村志,实际上是等于对中国农村农民的问题作了一次深刻调查研究和个案分析,编修村志是系统研究农村新情况的一种有效形式。编修村志也是保存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村级资料的最佳载体。
据介绍,前几年我市出了一部村湾志,不过访志记录的共有18个姓氏。以一个单一姓氏的自然村立志,《九甲夏湾志》在鄂州还是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