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谢师宴”说“不”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4-07-28
语音:
每年七八月份,中考、高考工作进入录取阶段,考生陆续收到入学通知书。考上理想的学校,孩子们高兴家长也欢喜,总不忘摆几桌酒席感谢恩师的培养。过去,面对“谢师宴”,老师们大多欣然赴宴,但如今却唯恐避之不及,全因一纸“禁令”。
下“禁令”,教师赴宴将严惩
7月3日,市教育局下发禁令,严禁全市教育系统干部和教师组织、参加各种形式的“升学宴”“谢师宴”,如有人违反禁令,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单位领导和参与人的责任。
“今年是我们倡导拒绝‘谢师宴’的第二年。”市教育局监察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3年起,该局就发起倡议,希望市直教育系统教职工自觉谢绝“谢师宴”等宴请活动,只不过以前是以倡导为主,希望老师们自觉遵守,而今年则下发具体通知,明令禁止教职工参加宴请活动,同时也呼吁学生家长们不要举办“谢师宴”。
据了解,市教育局下发的“禁令”中,除禁止教师参加“谢师宴”外,还规定干部、教师不得大操大办各种形式的“升学宴”,不得借子女升学之机收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的礼品、礼金以及有价证券等。
“即使教师不去赴宴,也不能接受学生家长的礼金及礼物。”这位负责人说,学生感谢老师原本无可厚非,但近些年随着宴席规模越办越大,档次越来越高,“升学宴”“谢师宴”逐渐演变成家长之间相互攀比的“庆功宴”,以及部分教师的“敛财宴”,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他表示,教育系统出台通知明令禁止教职工参与“谢师宴”,正是要狠刹这股不正之风。
转风气,“谢师宴”悄然降温
中华民族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摆宴谢师是最普遍的方式,如今一纸明文严下“禁令”,学生该如何谢师?各大酒楼“升学宴”“谢师宴”是否依旧火爆?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7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文星路上的一家酒店,酒店经理张军告诉记者,今年的“升学宴”没有往年那般火爆,一个月下来预订的还不到10家,即使有预订,最多的也才三五桌。
“往年这时候,‘升学宴’‘谢师宴’可都是要提前一个月预订的,一般都在10桌以上。”张军说,今年“禁令”一下,酒店的生意是一落千丈。随后,记者又走访了我市其他酒店,发现“升学宴”的预订情况均不乐观,一些酒店也不再悬挂写有“金榜题名”“师恩难忘”等字样的谢师横幅。
“升学宴”“谢师宴”为何遇冷?我市一四星级酒店的曹经理分析说,去年中央出台厉行节约的八项规定,对我市餐饮业带来巨大的冲击,酒店利润普遍下滑。今年省纪委又下发禁止党员干部操办“升学宴”“谢师宴”的通知,再加上各地相关部门的“禁令”,使得酒店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他认为,这也和社会风气的转变有关,如今,考生和家长感谢老师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谢师恩,倡导文明朴素节俭
一张合影作留念、一个电话表谢意、一条短信送祝福……就在各地教育部门叫停“谢师宴”的同时,这样一些文明、朴素的谢师方式,也在学生中悄然流行起来。
鄂州高中高三毕业生小静告诉记者,高考结束后,班上有的同学送盆栽、陶艺品给老师,有的亲手绣十字绣,还有的将老师和同学的形象设计成漫画,附上签名,做成个性T恤。“我送给老师的是一幅拼图。”小静说,为了做礼物,她花了四天时间,硬是将拼图一块块拼了起来。
“现在90后的孩子们都很有个性,想象丰富,能够收到他们亲手制作的礼物我很开心。”鄂州高中李老师说,其实礼物不分贵贱,摆什么“谢师宴”来表示感谢毫无必要,只要学生学有所成,对社会有贡献,便是老师最大的心愿,这也是学生送给老师的最好礼物。
“社会的不良之风将‘谢师宴’染上了复杂的色彩。”我市某高中王老师说,往年一到毕业季,便有许多家长接他赴宴,让他很为难,去吧,疲于应付,不去,家长会觉得不给面子。今年,市教育局明令禁止教师参加“谢师宴”,这让许多老师和家长少了尴尬,他表示,学生、家长谢师恩不一定要大操大办,文明节俭反而效果更好。
记者 程丽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