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群艺馆召开鄂州传统音乐保护座谈会

信息来源:市文体局 日期:2014-07-29 语音:播放
本网讯 7月26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群艺馆召开鄂州传统音乐座谈会。来自省市大专院校专家学者、代表性传承人、民间文化研究专家和市、区两级非遗保护工作人员汇集一堂,围绕鄂州民间音乐的种类、特色、研究方向和创作、创新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许璐老师是鄂州籍人,一直把鄂州牌子锣作为自己主攻的研究课题,并在这个研究项目上取得较大成果和社会影响,她认为鄂州的民间音乐是根,是她事业成功之源。
  省级非遗名录项目《玉连环》的代表性传承人邱发强老人毕生从事民间音乐、曲艺等传统表演艺术,他强调传统音乐无论怎么发展,关键要保持它的特性才有生命力。
  市群艺馆民俗专家邵文川指出,鄂州牌子锣的研究要向其历史渊源以及它在鄂东南一带的联系方面进一步深入。
  鄂州大学艺术系张镜鸣老师从2007年以来,收集整理民歌100多首。他认为,鄂州的民间音乐以牌子锣为代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要与时俱进研究它与民众社会和楚剧等其它艺术形式的关系;鄂州民歌种类繁多,许多原生态音乐形式如祠堂祭乐、挖苕歌、哭嫁歌、花灯调等濒临失传,在抢救的同时更要创新发展,好的形式还可以搬上舞台。
  市作协副主席邱风、市吴都文化研究所所长万其文、华容区文化馆馆长汤玲等与会代表,也传授交流了他们多年来收集整理民间音乐的经验体会,并呼吁鄂州各文化团体、社会各界都为传统音乐的保护传承尽一份力。
  市群艺馆副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锦芳主持座谈会,她表示,保护好鄂州民间音乐等传统文化,离不开前辈的成果和贡献,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作为政府文化职能部门更要不遗余力。非遗抢救保护工作既要有长远规划,还要有近期计划安排,近两年内,将重点对牌子锣、玉连环、樊湖硪歌、民谣等项目进行收录整理和研究,并力争结集出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