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虾子”画虾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4-07-30 语音:播放
赵德和在作画

 

“笔墨增情趣,风雪炼精神”。
  赵德和是市老年书画家协会副会长。在自己撰写的对联中,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副。他把其当作座右铭,时常吟诵、书写。这副对联其实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赵德和出生在鄂钢桥村,母亲早逝,兄弟4个他是老大,高小毕业后就在大队做赤脚医生,帮助父亲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后来到装卸运输公司工作, 一直从医,2002年从大通医院院长的位子上退休。在从医生涯中,他拜洪竹书等本地名医为师,刻苦钻研中医内科,尤其擅长骨伤科,面向社会底层,服务千家万户,誉满十里八乡。业余,他还学习烹饪,时常帮助乡亲们操办宴席。又自学碳精画,时常帮助乡亲们扩描画像。
  “那个时候的日子太难了。艺多不压身,多学点东西,人生总会多点出路,同时,也能帮帮旁人。”回忆起那段艰辛的岁月,赵德和感慨万千。
  为调节生活、陶冶性情,赵德和一直没有放弃从小酷爱的艺术,他不仅能拉得一手好二胡,而且特别擅长作画,他青年时代主要画油画和画伟人像,改革开放后,专攻中国画,常画松、竹、梅、牡丹,近些年尤其喜欢画虾。
  “虾子充满乡土气息,又活泼灵动,我对它感觉特别亲近。”赵德和与国画虾子“邂逅”,源自他年轻时一次洗脸。搪瓷盆内清水晃荡,赵德和不经意地看了一眼,竟有几只色彩鲜明、玲珑剔透的虾子在里面游动!他如痴如醉,看了好久。后来,他得知这是齐白石的国画,又买来齐白石的画册琢磨。
  然而,“虾子”真正走进他的生活,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是在2002年以后。退休了,空闲时间多了,赵德和决心一偿夙愿。他买来活虾,养在盆内,观察它的形体和动作;又摊开齐白石的画册,钻研墨色和笔法。真虾身子是6节,齐白石为什么画5节?赵德和提笔在纸上一试,画6节,像蚯蚓,冗长僵硬,再画5节,比较之下,灵活有力。
  在以后的日子里,赵德和每天坚持画虾,到2004年,终于渐入佳境。10多年来,他画虾用去宣纸数千张,真正是日有所劳,日有所进,日有所乐。
  在一个清凉幽静的夏日,笔者在南浦园拜访了赵德和先生。宽大的画案上,摆着一碟浓墨,一碟淡墨,还有一碟清水。他又取出一大一小两支毛笔,先用大笔试墨,试了许久。终于满意了,赵德和又细细打量了画纸,屏气凝神,突然果断一笔捺下,这是虾头,接着,一笔,两笔,三笔……一气呵成,这是用浅墨画虾身。再用稍小的毛笔轻蘸浓墨,画头壳,画虾螯,画眼睛……最后,不疾不徐,寥寥几笔,几根流畅飘逸的长须顿时让虾子活了起来,仿佛在一池清水中畅游,整个过程不到20分钟。赵德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提笔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赵德和的“虾子”在鄂州书画界享有盛名。圈内人都亲切地称他“赵虾子”。他的作品先后在省交通运输系统职工书画展、市首届职工书画展、鄂东南四市书画作品展、武汉城市圈书画联展等多次展出,并且多次获奖。
  赵德和年近七旬,已到颐养天年之年。近些年,他陆续辞去兼职,关掉诊所,全身心投入老年书画工作。“国画艺术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一画画,就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忘记了一切。”赵德和热爱国粹,弘扬国粹,也享受着国粹。
  赵德和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他每天早餐后,沿洋澜湖散步一圈,然后神清气爽走进南浦园老年书画协会办公室,处理杂事,接待画友。清静下来后,就展纸提笔,自己画一幅,或者教人画一幅墨虾。
 
  记者    王德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