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家长老师热议“家务劳动”作业:
让孩子做些家务很有必要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4-08-25
语音:
8月6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首次明确规定,老师要给学生布置“家务劳动”作业。该规定一出,引发多方热议。如果你是学生,你愿意做家务吗?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同学们布置怎样的“家务作业”?如果你为人父母,你会让孩子干家务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对我市部分中小学生、老师和家长进行了走访。
学生说:自理的事我愿干,大人不让
英语、奥数、作文、舞蹈、钢琴……这个暑假里,很多孩子奔波于各种兴趣班之间。当记者问他们在家是否做家务时,大多数孩子直摇头,只有少数几个在家里偶尔洗洗碗、扫扫地。
就读于市东方红小学的小高同学告诉记者,自己在家从不劳动,家务活也都被大人们包揽了,有一次他想帮妈妈烧开水,被发现后,妈妈狠狠地批评了他:“这太危险了,万一烫着怎么办?以后家里的事你不要管,认真学习就行!”
市实验小学的小刘同学说:“在学校,班里有值日制度,每逢周三我都要扫地、擦窗户,除此再也没参加过其他劳动,更别说下乡到农田里去干活了。在家父母都让我抓紧学习,家务事从不让插手。”
记者对我市部分中小学生做了一项“家务劳动”问卷调查,其中31%的学生从来不做任何家务,甚至连整理书包、笔盒都要请家长代劳;56%的学生起床不叠被子;70%的学生不洗碗,也不洗自己的衣服;从来不洗菜、不做饭的学生比例竟高达91%。调查中,记者发现,虽然许多孩子从不沾家务,但仍有多达67%的学生觉得,家务劳动很有意义,自己也有兴趣,愿意学做家务。而学生不做家务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没教,家长不让”。
家长说:功课太多,首先要抓好学习
“你赞同给孩子布置‘家务劳动’作业吗?”“为了完成‘作业’,你会让孩子干家务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大多数家长表示,孩子功课太多,首先要好好学习;也有家长认为,做家务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能让孩子在劳动中成长。
家住黄金水岸的胡女士说,现在的孩子,小小年纪繁忙程度不亚于大人,平时上学有大量的作业要做,放假了要上补习课、进培优班,学习的时间都不够,哪里还有时间做家务?况且家里有爷爷、奶奶,就算自己想让孩子做家务,老人们也舍不得呀。
市民陈先生认为小学生不应该做家务,他说,孩子从小到大需要学习、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太多了,而时间却是有限的,人生中要面对像做家务这样繁琐的事情还有很多,不能过早地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做家务上。
“我们小时候家务活可没少干,也没见耽误学习呀。”市民王女士代表了另一部分家长的观点,她说自己是一个“懒”妈妈,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时,她便让孩子学着煮饭、煎鸡蛋、收衣服、叠衣服、拖地,现在孩子上五年级了,生活自理完全没问题,有时她出差不在家,孩子也能够很好地照顾自己。“孩子做家务,锻炼的不仅仅是生活能力,还能强化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从而更加自信。”王女士说。
记者 程丽萍
老师说:做点家务,培养自理能力
较之学生和家长,老师们则对教育部的“劳动新规”纷纷点赞,他们认为给学生布置“家务劳动”作业很有必要,新的“标准”92项规定一旦在全国推广,今后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劳动也更顺利,更有底气了。
市一中教师刘兵说,一直以来,许多家长认为劳动会影响学习,所以每当学校组织学生外出义务劳动时,家长们都不太支持。其实,孩子们参加劳动不仅不耽误学习,反而能促进自身对学习的理解,比如写作时就更有真情实感。刘兵告诉记者,每年寒暑假,他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些“另类作业”,例如让孩子们在家帮父母洗衣服、扫地、做饭,为劳累的父母端上一杯茶、洗一次脚等等,“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对家庭、对父母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也是必备的生存本领之一。”刘兵说。
“现在很多家长都只注重孩子的学习,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许多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形同虚设,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市东方红小学副校长邵平寅说,一旦孩子长大独立生活,许多弱点诸如责任心不强、不劳而获、心理脆弱、动手能力差等都将陆续暴露出来,他认为,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为家庭付出劳动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让孩子做家务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这种简单易行的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实践能力,这对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良好的责任感影响深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