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物馆展陈有哪些亮点?

鄂州日报记者提前给你揭秘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4-08-27 语音:播放
鄂州博物馆将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有哪些亮点值得你去参观?昨日,鄂州日报记者特提前向馆方了解到相关情况,给你作些“展透”。
  展览内容增加 展出文物增多
  此次新馆开放,将有6个专题陈列和1个临时展览向公众展出,分别是鄂楚历史文化陈列、三国历史文化陈列、铜镜文化陈列、鄂州民俗文化陈列、名人与鄂州、鄂州城乡规划建设成就展和《澄怀悟道·内向深入——鄂东中国书画研究院建院十周年作品展》。调展期间,调整新增展陈文物60多件(套),其中,2012年在段店城子山遗址发掘出土的新石器至西周时期陶器为首次展出,观众可在鄂楚历史文化陈列中一睹4000年前段店先民的生活状况;鄂州民俗文化陈列新增严基树先生捐赠的油榨机,能让观众回味起行将消失的鄂州记忆。
  展陈文物具有地方特色        特色一:青铜兵器类
  楚人喜好佩剑,所以,鄂州战国楚墓中出土了大量青铜剑,称楚式剑。在鄂楚历史文化陈列中,一个大通柜里展示了20多把铜剑,在众多楚式剑中,有2把剑比较特殊:一把秦式剑,它长达90多厘米,也有人推测是秦国王侯佩带的秦王剑。还有一把是青铜复合剑,其特别之处在于剑的中脊和两刃是用两种不同成分的青铜铸接而成,剑脊采用韧性好的低锡青铜制作,剑是采用强度和硬度高的高锡青铜制成。
  该通柜后墙布满林立的箭镞,箭镞即箭头,箭由羽、箭杆、箭头三部分组成。为了使箭在飞行过程中保持平稳,在镞后部有一段相当长的延伸部位称“茎”。专家对这些箭头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箭头的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同,这是一种接近完美的流线型箭头。这种箭头的轮廓跟子弹的外形差不多,有效减少了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方向性好,保证了箭射出后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因而具有较强的杀伤性能。
  此外,观众还可欣赏到鄂州战国楚墓中出土的大量青铜戈和矛。
  特色二:三国东吴时期青瓷类
  三国吴都历史文化陈列中展出了大量三国时期的青瓷器,它们是鄂州馆藏最具特色的文物,其种类繁多,制作精致,代表了三国时期最高工艺水平,其中有一组青瓷仓廪院落让人称奇,它是模型冥器(陪葬用品),1991年出土于鄂钢饮料厂,由围墙、楼、粮仓、房舍、角楼等部分组成,是当时豪门贵族粮库的模型,不仅能体现当时葬礼习俗,而且还能反映三国时期瓷器发展水平。整件器物造型规整,布局精巧,是目前我国出土青瓷院落中形体最大者,堪称六朝青瓷之冠。
  特色三:黄武元年铜罐、错金铁刀、孙邻弩机
  黄武元年铜罐是生活用具,1978年鄂钢古井出土。肩上刻有铭文“黄武元年作三千四百卅八枚”12个字,腹部刻有“武昌”、“官”等,印证了孙权于公元221年移都鄂县改名武昌,并于次年立国称王的史实。铭文也清晰记载了这件铜罐是孙权来武昌第二年即公元222年武昌的官邸作坊铸造的,一次生产了3438件。其产量之多,工艺之精,规模之大,充分说明三国时期鄂州铸造工艺已达相当水平。
  三国错金铭文环首铁刀是一种兵器,也称百炼钢刀。1987年12月在鄂钢综合原料厂出土。环首和刀背上有云纹、菱形回纹及龙尾纹等错金纹饰,刀背上有以菱形回形回纹及龙尾纹等错金纹饰,刀背上有以菱形回纹间隔的错金铭文,有可辨认的文字:“……四年……除殊辟后永靡穷……。”这件铁刀印证了《古今刀剑录》中“吴王孙权以黄武五年(公元226年)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的记载。”
  将军孙邻错金银铜弩机是一种兵器,1991年在鄂钢饮料厂出土。盘面和牙面上饰有错金对称乌纹、菱形回纹和云纹等,望山上有错银刻度,尤为珍贵的扳机右侧刻有“将军孙邻弩一张”七字铭文。《三国志》中记载,孙邻是孙权的堂侄,子孙都是在鄂州(古武昌)任将军的官员。
  特色四:青铜镜
  鄂州是古代铸镜中心之一,享有“古铜镜之乡”的美称。鄂州博物馆专门设置铜镜专题陈列,将展出300多枚鄂州出土的历代铜镜精品。

  记者 金沙河    通讯员 乐卫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