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敬民阅读他的藏书后陷入了思考
记者走进虞敬民的家,只见他家3张高大的书柜内,书籍双层置放,除了近年来新订阅的一些杂志外,书籍均已泛黄。
“2007年退休后,我仍坚持看书,也喜欢买书。”虞敬民说,2004年他入选鄂州市首届“十大藏书之家”时年龄较大,当年入选理由是藏书较多,突出文史类专题藏书,所藏书籍较为系统全面。
以书为友 自我加压奋进
1965年,虞敬民高中毕业,参军5年退伍后分配到原鄂城县燕矶公社工作,1970年入党。1999年任鄂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直至2007年退休。
“我没有不良嗜好,喜欢看文史书籍,作为一名行政干部,我没有特长和技能,工作之余通过买书、看书、读书,逐渐提升了自己的素质。”虞敬民介绍说,他父亲是做生意的,祖祖辈辈不是书香门弟,加之当时书店图书匮乏,所以上世纪80年代初,他的藏书几乎为零。在后来的工作中,尽管自己从事的工作均与办公室、文秘无关,但虞敬民深知“书报为良友,知识自然有”的道理。于是自我国出版业迅速恢复的1978年开始,虞敬民一有时间便去新华书店,当遇到中意的书,如果荷包里有钱便当场买下,实在囊中羞涩,就记下书名,第二天非买下来不可。
在虞敬民所购买的书中,最便宜的是他1979年买的一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中国翻译家杨绛译的西班牙名著《小癞子》,当时售价仅2角1分钱。“不知为什么,这本书虽然是外国文学,但我当时一下子就被书中那种意境和描写人物的笔法迷住了,然后很快就买下来了。”之后不久,虞敬民选购的书籍开始涉猎文学名著、人物传记及与工作、生活相关联的,如《立身处世周旋》、《演讲与口才文章荟萃》、《实用社交技巧》、《哲学与做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毛泽东传》、《中国传统文化专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集》、《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籍渐渐摆上了他的书柜。
1993年,虞敬民听朋友说有本《李渔全集》的书值得一读,该书既有李渔对《三国志》等名著的批阅,又有李渔创作的戏曲、小说、评论等,虞敬民非常感兴趣,可是他跑遍鄂州所有书店就是买不到,但又不甘心。半个月后,当他得知浙江古籍出版社有该书出售时,欣喜若狂,多次向该出版社写信并汇款400元,真心求购。这家出版社被他的诚心感动了,便以最快的速度将全套20本《李渔全集》邮寄给他,虞敬民说这是他所购藏最昂贵的一套书。
淘书千册 钟情《聊斋志异》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书籍品种不多,而我偏爱文学和历史书籍。”据虞敬民介绍,目前他收藏的书籍有1000多册,在他喜爱的文史书籍中,特别钟情于《聊斋志异》。
1980年购买的《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是虞敬民所购的第一本有关《聊斋志异》的书籍,之后,他陆续购买的《详注聊斋志异图咏》、《评书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戏曲集》、《聊斋志异辞典》、《聊斋志异丛论》、《聊斋搜鬼》、《二十四卷抄本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聊斋志异》、《国际聊斋论文集》、《聊斋艺术谈》、《蒲松龄集》、《蒲松龄传奇》、《蒲松龄评传》等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书籍,他不止一次阅读。尤其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上册、下册),虞敬民自1980年至今共读了30余遍,而且全书12卷共491篇短篇小说,每篇他均在篇目和正文落笔眉批,并在重点地方用红笔标示,写下评语或读书心得等。
虞敬民老伴向记者透露,有一次,虞敬民在看《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之前,老伴用高压锅煮了排骨汤,外出时几次交代他40分钟后就关掉煤气阀。可能是虞敬民看书太过专注,等他上洗手间记起来去关火时,厨房烟雾弥漫,排骨汤熬成了焦炭,弄得虞敬民哭笑不得。
当虞敬民忙不迭地从书柜里将其珍藏的《聊斋志异》系列丛书展示在记者眼前时,记者好奇地询问虞敬民钟情《聊斋志异》的理由,虞敬民说,记不清是哪位评论家在一篇文章中说的一段话,给他启发较大,那就是《聊斋志异》想象力丰富,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深奥的道理,如果蒲松龄当年能将其写成白话文,那么其普及率不亚于“四大名著”。说到这里,虞敬民兴致勃勃地对记者说:“我目前最大的心愿是将《聊斋志异》改编成现代短篇小说合集,因为还没有完成,所以暂时不便公开。”记者当即承诺,等到虞敬民的大作完成,一定专程再去采访。
书海徜徉 乐于修身养性
“读书、藏书不仅磨练了我的意志,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而且还让我懂得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虞敬民说他今年67岁了,患脑梗已有10余年。目前,他主要订阅《中华遗产》、《中国国家地理》、《中老年健康指南》、《国家人文历史》等,还有《蒲松龄研究》是他自2005年开始订阅的。据介绍,《蒲松龄研究》原是蒲松龄故居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内部刊物,后来于2005年开始公开发行,虞敬民一直坚持订阅。
虞敬民常说:“我是‘文革’期间的高中毕业生,后来当兵复员后,沾了党和政府的光,给我安排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因为所学知识不多,又遇上那个特殊年代,如果不是通过多读书,给自己加压,我敢肯定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虞敬民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买书、读书,直到1990年以后,由于购书多了,才有了收藏的想法。嗣后,虞敬民别出心裁,专门编了一本“藏书目录”,让人一目了然。
令虞敬民欣慰的是,长期住在他家中的外孙李一萌,因从小受其熏陶,目前在市一中就读,小小年纪居然藏书达到了近200本,目前还是《鄂州日报》小记者。
虞敬民性格和蔼慈祥,不卑不亢,平易近人。他每天坚持晨练,然后坚持看一些文史和养身方面的书籍,心情怡悦。
至于改编《聊斋志异》,因身体不适,夏季和冬季根本不能动笔,只能春天和秋天两个季节写作,所以进度较慢。虞敬民介绍说,目前他已完成80%改写《聊斋志异》的工作任务,如果不出状况,明年上半年可以完成。他创作的初衷不为别的,权当修身养性的成果积累和茶余饭后的消遣。
特约记者 汪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