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夏阳 通讯员祁小莉、周秀琴)“……这正是‘神奇鄂州武昌鱼,名扬三国在东吴,鱼刺冲汤能解酒,英雄放胆走江湖’!”11月21日上午,在市群众艺术馆的会议室里,民间文艺爱好者熊海春在绘声绘色讲述《武昌鱼与神仙汤的故事》。这是为“传统食品制作技艺申报市级非遗名录座谈会”专门安排的一项活动。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深入人心,传统手工技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热捧。我市武昌鱼、东坡饼、谢埠千张、沙窝豆丝等传统食品,以其精湛的制作技艺、特色地域文化内涵引起了有关部门、企业和专家的关注。市大同食品公司、西山古灵泉寺、沙窝乡文化站等单位纷纷向市文化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将传统食品制作技艺申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自我市饮食、民俗、历史文化的专家和部分传统食品制作者、非遗工作者10余人参加了座谈。市烹饪酒店行业协会顾问严友元、秘书长朱云霞等人先后介绍了我市传统小吃的现状和鄂州市申报“武昌鱼美食之乡”的情况。市级非遗专家评审组组长田克华认为,我市传统食品在其他市州都很普遍,申报非遗更要突出项目的地域特色和与众不同的价值及影响。
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说,随着行业发展和标准化推广,鄂州原有的沁油麻花、桂花软饼等传统食品逐渐无人制作,这次申报的项目如武昌鱼、东坡饼等,武昌区、黄冈市等周边市州也已经申报当地非遗名录,我市非遗保护工作仍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