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后”班主任和她的“学霸班”

全班59人参加高考 54人过了一本线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5-07-06 语音:播放
自上月底高考成绩揭晓以来,鄂州高中捷报频传:学校一本上线609人,600分以上77人,7人分数超北大清华录取线,5人已被清华、北大预录取,全市文、理科状元再一次花落鄂州高中……一项项数据振奋人心,就在媒体争相报道学校成绩和高考状元时,一位“80后”班主任和她的“学霸班”浮出了水面。
全班54人过一本线,
3人考入清华北大
“全班59人参加高考,54人过了一本线,3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全市文科状元刘嘉源出自该班。”6月29日,鄂州高中副校长高法利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该校高三(6)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他说,这是鄂州高中文科班历史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惊叹之余,记者禁不住发问:带出这个班级的班主任是谁?她就是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作“彭大大”的彭梅芳。出生于1982年的彭梅芳是湖北潜江人,毕业于海军工程大学,2004年进入鄂州高中任教,一干就是12年。
彭梅芳说,她以前带的都是理科班,这一届是第一次带文科班,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自己也挺意外。当初接手这个班时,孩子们的成绩并不突出,尽管是文科素质班,学生基础较好,但从初中升入高中,学习环境有了改变,许多同学不适应,学习上也开始懒散松懈了。“能不能教好他们,完成学校下达的一本上线指标?”这个问题,彭梅芳在心里问了无数遍,她说,自己开始其实想打“退堂鼓”,但生性不服输的她最后还是硬着头皮接下了。“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孩子们考上更好的大学,让他们走进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彭梅芳说。
“男子汉”爱PK,
“女汉子”不矫情
“我们班只有两种人:‘男子汉’和‘女汉子’。”谈起自己的教学方法,彭梅芳说,高中三年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提升的重要阶段,除了要让学生牢牢掌握书本知识外,更要培养他们坚强、独立的性格,做一个有涵养的人。
考虑到男女生的差异,彭梅芳研究出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她将班上20个男生分成4个小组,每次考试后,4组学生将成绩相加,用总分进行PK,分数排在最后的小组就要接受“惩罚”——给获胜小组的同学每人送一个笔记本。“男孩子好面子,都不愿意被罚,所以都铆足了劲学习。”彭梅芳说,这样的竞争机制不仅激励了学生个人努力学习,也让他们懂得了互帮互助,考得好的同学会帮助考得差的同学,不让其拖小组后腿。
“女孩子心思细腻、敏感,如果同学间过于要好,关系稍有波动,便会影响到学习。”彭梅芳说,从高一起,她便要求女生之间的交往要适度。
对孩子有亏欠,
对工作无怨无悔
年轻的教师,更容易受到学生们的“关注”。“80后”的彭梅芳就像孩子们的大姐姐,学习上虽然要求严厉苛刻,但生活中却给了他们最多的关爱。班上一些叛逆的孩子不愿与父母沟通,却爱与她讲心事。一些当初进班时爱玩爱疯的学生,在她的引导下变得越来越爱学习,今年高考成绩都超过了一本线。“彭老师对学生的付出,我们这些同事都是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鄂州高中教师叶传鑫告诉记者,在鄂高从教十余年,彭梅芳除了生孩子和受伤休过假外,从来没请过假。就连自己唯一的弟弟身患重病,她也只去看过一次,生怕耽误了学生们的学习。
“妈妈,你走了你的学生怎么办?”彭梅芳说,有一次学校安排她外出学习,出发前,女儿对她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让她既感慨又愧疚。这些年,她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学生身上,对于还只有5岁的女儿却极少用心。“教高一高二时,我跟孩子两天能见一次面,教高三后,只能周末见半天。”彭梅芳说,一直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是牺牲奉献,是蜡烛燃烧,既然选择了就应该无怨无悔,如今,看到自己当初播下的种子开出了花朵,自己培养的学生乐观向上,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记者 程丽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