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2016“欢乐春节”荆楚文化走韩国——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开幕。中韩代表及湖北省非遗传承人等50余名嘉宾出席开幕式。
此次活动包括展览和展演2个部分。展览分图片展和精品实物展,图片展由中国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等图文展板组成;实物展有45件展品,包括皮影、年画、剪纸、刺绣、雕刻、漆器、红安大布等内容。
来自湖北省的7名非遗传承艺术家们,还现场展示和制作了鄂派紫砂壶、鄂州雕花剪纸、大冶刺绣、楚式漆器髹饰技艺、老河口木版年画、通山木雕和蕲春艾灸疗法等。
该活动是2016韩国“欢乐春节”系列活动之一,由文化部和省人民政府主办,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和湖北省文化厅承办。展览于2月15日结束。
鄂州雕花剪纸首展国外
1月16日,鄂州雕花剪纸艺术家曹小琴接到市群艺馆的通知,她将作为湖北省唯一一名剪纸艺术家代表参加“荆楚文化走韩国”活动。
鄂州雕花剪纸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鄂州人俗称其为花样剪纸。
“这是我市雕花剪纸第一次走出国门作现场展示,我太幸运了!”任教于吴都小学的曹小琴老师接到任务后,她既高兴,又身感压力,几天来都在琢磨着怎样把鄂州雕花剪纸更好地展示给韩国民众。
1月19日晚,来自全省的7位非遗传承人带着各自的非遗文化展示项目在武汉集合。年长的60多岁,曹小琴的年龄较小。次日,大家在省文化厅有关人士的带领下,经过2个多小时的航程,来到了韩国首尔。
“特别令我没想到的是,21日进入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布展时,进门的宣传展板上就是我的作品《龙凤团福》。”曹小琴翻开手机相册,一幅头戴虎头帽,身穿福字服,脚蹬虎头鞋,龙凤围绕左右很具中国味道的福娃娃剪纸,呈现在记者眼前。
22日,2016“欢乐春节”荆楚文化走韩国——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幕。当天,曹小琴作为艺术家代表参加了剪彩仪式。台下闪光灯耀眼,一些来自新华社和当地媒体的记者纷纷举起相机留下了这一幕。
仪式之后,韩方媒体就鄂州雕花剪纸的特色及与其他地方剪纸的区别等问题,向曹小琴进行了采访。“鄂州地处长江中游,我们南方剪纸,主要使用的工具是刻刀和蜡盘,剪纸作品风格比较细腻,而北方剪纸主要用的是剪刀,体现在特色上,北方剪纸就较为粗犷。”曹小琴还特别向当地媒体介绍了鄂州雕花剪纸的历史变迁,让首尔市民更有兴趣了解鄂州的花样,她说,“雕花剪纸原生态就是花样,它是供给过去妇女刺绣用的图案底稿。而今,现代剪纸艺人在保存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就演变成现代家居装饰品。但鄂州仍有一批艺人还在继续传承鄂州雕花剪纸的传统技艺……”
精妙剪纸有了“韩粉”
1月23日,展览举行的同时,鄂州雕花剪纸、大冶刺绣、鄂派紫砂壶、楚式漆器髹饰技艺、老河口木版年画、通山木雕和蕲春艾灸疗法一并进行展演,来自湖北省的7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艺术家们现场展示、制作并带领观众一同体验湖北文化的精妙。
当天展演现场,观众特别多,有妈妈带着女儿来学雕花的,有志愿者帮着讲解的,还有韩国学生围着曹小琴问这问那的。
最令曹小琴难忘的是,当地会中文的人不少,经过演示雕花剪纸制作过程后,他们都自动加入宣传剪纸的行列。曹小琴不慌不忙地向首尔市民现场雕出一张鞋头花花样,然后放在自己的黑色鞋面上,解说过去花样的作用,随后,曹小琴又拿起事先带去的绣花片实物给大家看,顿时全场人齐呼:“哦!原来是绣花用的!”听到惊呼声的其他市民也被吸引了过来,其中一名志愿者听得兴奋,很乐意地替曹小琴解说花样的来历,并且还学着曹小琴的样子,把花样放在自己的脚上边比划边用韩文讲解。
“从当地民众对雕花剪纸的热情度中不难看出,他们对中国剪纸图案上的寓意更感兴趣。”曹小琴对记者说,绣品上的图案来自鄂州雕花剪纸花样图,是以其为母本,采用阴阳对比、比喻象征和夸张变形雕剪结合,彰显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境界。
当首尔市民听说鞋头花上一支毛笔的两边各有一枚铜钱的寓意是“必定双全”时,他们又指着问枕头花上的莲花和牡丹花是什么寓意?“哦,连生富贵呀!了不起,小小花样里,原来包含了这么多祝福啊!”
“我是将花样与事先带去的绣片实物结合起来展演,这样更能让观众清楚明白了解鄂州雕花剪纸是怎么回事。”曹小琴的用心付出,博得了首尔市民的好感,与曹小琴就像老朋友似的,还成了精妙剪纸的“粉丝”。
“我还把自己现场雕刻的剪纸小品送给了韩国朋友,留给他们作纪念。”曹小琴高兴地说。
当地文化喜见中国元素
“几天里,你对韩国当地文化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记者问。
“当地礼仪文化处处可见,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穿戴很讲究,也十分注意举手投足的礼节,工作态度认真,还特别注重细节。”曹小琴给记者讲了一个事例,展演第一天,曹小琴来到自己的案台前就开始工作了,因参观人员多,不小心把她办公的桌面挪动了,这时,站在一旁的志愿者看见了,就悄悄上前把桌面抚平归位。
“这次‘荆楚文化走韩国’活动,我也有点遗憾,没有看到韩方现场与我们进行文化艺术交流互动。”尽管带有遗憾回国的曹小琴,还是很乐意地给记者讲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她告诉记者,展演2天完毕后,1月24日,曹小琴和同伴们参观当地的文化。“因韩国临海,贝壳不少,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当地的螺钿工艺,其实这种工艺和中国的漆器工艺非常相似,只是里面镶嵌了色彩斑斓的贝壳,产品看上去更加高雅华丽。还有当地的陶瓷艺术,这些作品中都可看到中国的元素。”曹小琴很自豪自己是中国人。
作品留在驻韩使馆
为了这次参展,曹小琴带去了不少佳作,其中一幅充满中国元素的雕花剪纸《中国风》深深吸引了中国驻韩使馆的官员,感叹其作品主题设计巧妙,表现手法创新,雕工精妙。曹小琴作为鄂州雕花剪纸的代表,很爽快地将这幅具有中华民族气息的雕花剪纸送给了使馆,大使馆参赞决定将其挂在使馆的大厅内,作为中韩文化交流的一个见证!
“通过这次活动,让韩国民众更加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近距离接触湖北的非遗特色,自己能为进一步加强中韩文化做点事,自身感到很有价值!我还深切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精深和博大,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最后,曹小琴还向记者透露,中国驻韩使馆准备在韩国当地举办刺绣班和剪纸班,想让更多的韩国民众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记者 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