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湖瑰宝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8-01-17
语音:
A
鄂州地处江南,湖泊众多。湖北省水域面积最大的梁子湖,碧波万顷,浩瀚若海,生活在梁子湖畔的范文杰,自幼受到湖水的滋养,湖风的洗礼,湖韵的陶冶,迸发出艺术灵感,创作出了一幅幅洋溢着浓郁水文化的麦秆画,被人誉为“楚天绝艺”,是艺苑中的瑰宝!
范文杰的工作室坐落在梁子湖畔,是一座充满水乡情调的仿古建筑,虽面积不大,但简朴、文雅。我去拜访他时,正值冬季,窗外寒风瑟瑟,室内却春意浓浓。
墙壁上挂满了一幅幅镶嵌在石红木画框中的麦秆画:有在牛背上嬉戏的牧童,有撑着轻舟牧鸭的村姑,有背着娃娃撑着雨伞的渔家女儿《回娘家》,有在《细雨绵绵》中洗衣的渔家大嫂……这些作品描绘了人与水相亲、水与人和谐的美好意境,也是一种难以割舍的乡愁,让人如沐春风。
我一面品茶,一面听他讲述从艺的经历。
他自幼酷爱艺术,在无书可读的年代里,他从神童王冕画椅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家中没有纸和笔,他便以树枝为笔,以湖滩为纸,临摹湖中的荷叶、荷花。一位路过的小学老师慧眼识珠,让他利用抄写大字报的机会练习书法,利用办专刊的机会练习绘画。离开学校之后,他专心致志自修美术和书画艺术,还远赴湖北通山、浙江东阳和广东深圳等地拜师学艺。
改革东风为他的孜孜追求带来了人生机遇,他被湖北省工艺美术协会推荐到中国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学习,并有机会得到韩美林大师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杨永善等艺术家的谆谆教诲,不但提高了艺术理论水平,也夯实了自己的艺术底蕴。他创作的麦秆画终于成为梁子湖畔的一张文化名片,曾先后30余次参加了全国和全省举办的工艺品展览,《中国工艺美术》《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他的艺术成就,与此同时,他还被授予湖北省工艺美术名人、湖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等称号。2010年9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视察鄂州峒山村时,观看了他的《牧童》《牧鸭》等麦秆画,并给予热情鼓励和高度评价……
B
我的家乡在山东,每当麦收后麦粒入仓,剩下的麦秆大都作为灶房的柴火或牧畜的饲料,也有人将麦秆铺在房顶以替代房瓦,还有人将麦秆编篮子、草帽等生活用品。我曾用过用麦秆编织的扇子,轻巧实用,既能遮阳,又可扇风。当我第一次看到麦秆画时,便会联想起“化腐朽为神奇”的成语。
麦秆画又称麦草画、麦烙画、麦秸画,其工艺起源于长江下游及中原地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已成为一种传统艺术品,这种艺术品的原材料,就是广大农村司空见惯的小麦麦秆。
不过,将这些麦秆变成工艺品,要经过选料、设计和工艺制作三个阶段,而选料又是最关键的阶段。首先,需要种植专用的小麦,待小麦成熟后,要由人工进行收割,再将收割的麦秆进行选择,将合乎要求的麦秆进行浸水、剖开、压平、刨平、浸泡防腐、蒸漂、上色、拼接等十分精细的工序,然后方可进入设计阶段,即构图、画图、图纸分解、制板等技术环节。最后才是制作,即将制成的拓片进行修剪、烫色、粘贴、拼装,最后装裱成一幅麦秆画作品。
每一幅麦秆画都要经过20余道加工流程,让每一根麦秆都经过高温、防腐处理,可抵御常见的虫蛀和潮气,使画面洁净、光亮,更能彰显麦秆的自然美感。
试想一下,一幅麦秆画要经过如此复杂而严格的工艺处理,需要付出多少汗水和心血!
好马还须配好鞍。一幅麦秆画完成之后,为了使作品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范文杰的目光盯在了“木中之王”的小叶紫檀和花梨木、酸枝木、鸡翅木等名贵实木上,将美轮美奂的麦秆画配上制作细腻的硬木画框,作品不但增强了美感,也兼备了收藏价值。
C
水文是一种美学。在一幅幅麦秆画前面徜徉,犹如在湖光帆影中漫步,作品因水得魂,借水言态,以水传情,藉水取韵,感到如梦如幻,美不胜收。
其中梦里水乡梁子湖系列的四幅作品,尤有水乡泽国的特色。第一幅是两尾摇尾摆鳍的武昌鱼,第二幅是两尾前后移动的鳜鱼,第三幅是两尾相互追逐的乌鳢,第四幅是两尾相连的鲤鱼在悠悠游弋。每幅作品都配的或荷花或荷叶或刚刚探出水面的花苞、嫩芽,赏心悦目。在《咏蛙吟》中,一只青蛙蹲在荷叶上,正在鼓腮凝视,似能听到满湖的蛙鸣之声;在《虾蟹趣》中,四只螃蟹遇到了六只游动的毛虾,毛虾的长须和一对前螯清晰可见,栩栩如生,好像随时都会从画面上跳出来。
在《田园牧歌》中,远景是点点归帆的湖水,中景是炊烟袅袅的村庄,近景是位老农牵着一头黄牛正走在田埂上,两个儿童骑在牛背上,其中一个扛着钓鱼竿,鱼竿上还挂着一只鱼篓,画面上有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最令人惊叹的是一幅《渔歌》的意境:一只小船在湖面上缓缓而行,一女子站在船艄划着双桨,一男子站在船头正奋力将渔网撒向前方,他手中还拿着一根网绳,人物形象十分传神,更令人叫绝的是即将抛在空中的渔网,渔网上面的网眼都清晰可见,这正是麦秆画的精妙所在。
墙上的一件书法作品,又让我见识了这位工艺美术家的造诣。作品是临摹书圣王羲之《兰亭序》的四条屏。王氏的行书“飘花浮云,矫若惊龙”是书坛上的登峰造极之作,书法功底深厚,范文杰以笔临摹这种作品不难,难就难在每个字都是由麦秆剪成的。此序中有7个“不”字和20个“之”字,字字不同又字字独到!
他告诉我,为了创作这幅作品,他先后反复临摹了100多遍。
古罗马的哲人辛尼加曾经说过:生命短促,艺术千古。梁子湖畔的这朵艺术之花,将在时代的大潮中越开越绚丽。
□ 刘敬堂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