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刘晓华画展开幕之际

研墨抒怀故乡情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8-02-07 语音:播放
有一种心结,叫故乡;有一种思念,在远方;有一种情怀,叫赤子;有一种力量,是文化。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鄂州籍书画家刘晓华女士在家乡举办首次画展,这也是她的新作《灵犬祥瑞》《有凤来仪》《国宝》等系列组画在全国的首发式——作为献给家乡人民的文化之礼。
刘晓华的祖籍是梁子湖区沼山镇畈雄村。父亲刘辉华16岁参加革命,跟随刘邓大军南征北战,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华中南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屡立战功,被中央军委授予解放全中国奖章和胜利功勋等荣誉奖章多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宣传部部长、政委。
虽然长期生活在北京,刘辉华时刻心系家乡。鄂州驻京办事处成立前,他的家便是鄂州籍人士在北京的民间联络处,为家乡的发展,他四处奔波。
父亲常对她说:“爱国首先要爱家乡。要有赤子之心、孺子之情,要多为家乡办实事、办好事,不轻视每一件对家乡有利的小事,不放过每一个需要提供帮助的机会。”围绕建设家乡、振兴鄂州这个主题,其父一生为家乡做了许多事情。大到为家乡企业上市奔走,小到为村里的晚辈在北京找工作,因而深受家乡父老的敬重。刘辉华浓厚的家乡情结,已深植于刘晓华女士的血液之中。
如同父亲的故乡情结一样,父亲在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言传身教也始终影响着刘晓华女士。在父亲的指导下,她自幼临习书法古碑帖,临摹《芥子园画传》,开始了中国画的启蒙教育。18岁到北京郊区插队,成为一名北京知青,白天干农活,扛着锄头、背着画夹子,不管多累,中间歇息时,她一定会打开画夹,写生花草、蔬果、树木、动物、人物;晚上,她为知青大院的知青们画像;农闲时,骑自行车十几公里,到文化馆学习书画;去北京琉璃厂、中国美术馆翻阅资料、看展览观摩,这些都为她的中国画创作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刘晓华女士先后拜著名书法家张书范先生、著名花鸟画家徐湛先生为师,系统学习书画丹青,并坚持于书法之外博览古今典籍,研读中外绘画大师的作品,擅于从古文诗词、音乐、绘画、哲学中汲取精华,常年奔走于中国各地著名的动物栖息地,坚持动物写生和动物骨骼、肌肉解剖的笔墨研究。数十年的企业经历和对书法、绘画艺术不断探索与追求,使她的艺术创作注入了激情和感染力。
刘晓华时刻关注着家乡近年来的变化。得知2020年大飞机将从鄂州起飞,家乡将成为一座比肩美国孟菲斯的国际航空大都市,她的内心无比激动。为此,她特别将她的新作首发式放在了鄂州,并精心创作了六尺画作《瀚海情》捐给家乡的博物馆,还将举办一场书画公益讲座。
她说,自己要用书画这种形式,为鄂州文化注入新的气息,为家乡的精彩、家乡的锦绣,奉上自己的一笔。
□ 王时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