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山”
小英山
中间夹着蔡家湾
蔡家湾
不简单
将军葬在蔡家山……
“原来我们是大忠臣、大明一代廉吏蔡哲的后人。”70岁的原鄂州市鄂城区鄂城新区英山村党支部书记蔡兆富说,他们湾代代相传这样几句顺口溜。蔡兆富所在的湾子叫蔡窝子,是个100多人的小湾子,湾子三面环山,一面临洋澜湖。蔡兆富说,以前的洋澜湖烟波浩淼,与长江相连。
蔡兆富老人口中的洋澜湖现在已是鄂州市的内湖,蔡窝子在洋澜湖东边,这些年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让城市大规模东扩,现在的蔡家山四面也已被城市包围。
蔡哲,是明初官员。史藉记载:字思贤,鄂城人,初随陈友谅任御史,旋归附朱元璋,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功,任中书省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在明朝初期等同于副宰相的职务,明朝著名官员张居正曾任此职。
蔡哲最有名的是一生廉洁为官,深得朱元璋器重。明朝洪武二年(1369)五月二十日,设福建行省,以蔡哲为参政。当时福建地濒大海,民物富庶,番舶往来不绝。之前官吏多为利诱,陷于罪戾。朱元璋派蔡哲赴福建上任,对他说:“今令你赴彼任职,必坚所守,勿蹈其过”。在福建任上,蔡哲果然“至官廉明自恃”。
鄂城《蔡氏宗谱》记载,蔡哲卒于1396年三月二十。蔡哲去世,朱元璋深表哀悼,命赐棺归葬乡里。
《蔡氏宗谱》还记载:蔡哲籍贯现鄂城小北门蔡家巷,在鄂州西山旁,他始仕陈友谅,投奔朱元璋,招谕熊天瑞,任吴中书参政,出使蜀夏,行省浙江,进任宰辅,后又行省福建。蔡哲在福建任上,廉洁自恃,以身作则,采取多种举措整顿官吏,矫正风俗,安定民心,恢复生产,治理成效卓著,福建省的行政区划自此稳定至清末。
此次发现蔡哲墓碑,是蔡窝子蔡氏族人在整理族谱时了解:蔡窝子蔡氏是蔡哲后人,在此落藉有500多年,而旁边蔡家山是600年前的旧名,这和蔡哲卒年相符。而蔡窝子蔡氏是从鄂城西山原藉为守蔡将军墓而迁来。蔡兆富说:我们是根据族谱记载,从旁边丁家湾一处民宅中,把已用于铺路的蔡哲墓碑找到,墓碑保存四分之三多一点,有“勅封济阳王蔡公哲松鹤府君墓,母胡氏、晏氏、沙氏一品夫人”等字样清晰可见。
而蔡哲墓地,则依据口口相传,蔡家山有一处地,大家都说:这里是将军墓的说法初步确定。原鄂州市博物馆馆长熊寿昌兴奋地说:蔡哲是明朝著名廉吏,是鄂城历史上进任宰辅的唯一历史人物。在大力倡导廉洁从政的今天,这位鄂城藉著名廉吏的故事将是一个难得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