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好春光 成长不停步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0-03-17 语音:播放

  疫情期间,市实验小学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调整心态、转换角色,从“给予者”“要求者”转变为“引导者”“鼓励者”,积极开展健康、艺术、体育和劳动教育。

  室内也能是运动场,厨房成为厨艺比拼的赛场……教师带头实践,将学生从相对单一的学科学习引导向更广博的知识拓展与能力锻造,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安排线上学习、阅读、体育锻炼、手工、劳动等多元课程的学习时间,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每天运动一小时
  对于开启居家学习模式的学生来说,体育课也只能在家里上。为满足孩子们需求,市实验小学推出三套体育锻炼课程资源,各班班主任线上组织学生开展居家锻炼,孩子们每天都参加“体育大课间”,坚持运动一个小时。
  有的孩子通过观看《居家体育活动指导》进行运动;有的孩子在“湖北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上进行较系统的锻炼;有的孩子将练习武术、跆拳道时录制的视频发到班级群,与老师、同学们分享运动的快乐;有的家长则十分珍惜这个特殊时期和孩子的相处机会,与孩子一起完成一些亲子练习。
  宅家运动也是老师们必做的“功课”之一。跳绳、呼啦圈、羽毛球……老师通过宅家运动,给学生们树立榜样。“我每天坚持跳绳五百个,练瑜伽一小时,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适当运动,收获也不少。”该校老师熊红枝说。
  开展线上学习以来,孩子们看电子屏幕的时间比以前增加了。为了保护孩子视力,学校要求孩子们每天坚持做两次眼保健操,每节课后到阳台上远眺,缓解视疲劳。
  该校专职体育老师李亮建议:居家锻炼需要因人而异,科学锻炼,循序渐进。最好做中小强度的有氧练习,以面色红润、微微出汗为宜,一次运动不超过半小时。
  养成劳动好习惯
  电饭锅蛋糕、炸油条、手工水饺、小笼包、各种炒菜……居家隔离期间,老师们纷纷晒出自做的佳肴。其中,熊小芳老师的炸油条,金黄酥脆,外焦里嫩;李典梅老师的生煎包子,几乎是“东来顺”生煎包子的翻版;刘雅萍老师的香辣虾,香味仿佛都要从屏幕中溢出来了……
  在老师的动员和引导下,同学们也纷纷参与到家务劳动中。一(11)班同学柯顺雅全家在海南过年,她每天都帮妈妈做家务。妈妈擀好了饺子皮,她就负责包饺子、做鸡蛋火腿肠煎饼。
  还有的孩子帮父母洗碗、打扫卫生、给家里的绿植浇水……孩子们不亦乐乎,家长们也一致好评,同学们既锻炼了生活自理能力,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也懂得了父母的不易、劳动的价值。
  兴趣爱好放飞天性
  喜欢绘画、手工制作的学生不少。他们或绘制一幅幅生动的画,或做出一件件极具创意的手工作品和模型。六(4)班同学胡佳豪利用宅家时间动手制作了创意机器人;四(2)班的杨紫妍用白描的方式描画了钟南山院士的画像,表达自己的敬意,还制作了以疫情为主题的小画报,并以拍摄抖音的方式为中国加油;二(9)班班主任姚冲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中的春天;三(9)班同学丁可馨利用学校手工课上学到的卷纸技巧,用彩色丝带做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儿,蝴蝶绕着花儿翩翩起舞,构思新颖,做工精巧。
  太空舞、拉丁舞、古筝、钢琴……每一项兴趣和特长都让孩子们的宅家生活更加多彩。一(11)班双胞胎姐妹丁晨菲、丁彦菲,每天坚持练习舞蹈,客厅、阳台都成了她们的练功房,妈妈客串摄影师,一家人自娱自乐,给宅家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六(2)班王正豪喜欢街舞,每天在家尽情舞蹈,还将跳舞的视频拍成抖音发到班级群,孩子们的艺术热情瞬间被点燃。
  开学延期,但成长不延期,孩子们在这个特殊的假期收获了别样的精彩。
  记者 徐麟   通讯员 廖惠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