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书店如何破茧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1-01-05
语音:
鄂州日报2010年7月23日《吴都周末》曾刊发了《临街书店面临冲击——曾经书香满街 如今零落成俩》一文,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部分读者向本报记者反映,不仅明堂路,整个鄂州城区的书店确实越来越少。带着疑问,记者利用元旦假期,对鄂州城区书店进行了全面的摸底采访。
鄂州书店目前主要分布于明堂路、南浦路南段一中附近以及古城南路等地段,基本成零星状分布,聚集一处的最多两三家,没有扎堆效应。二十世纪九零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期,鄂州的书店主要分布于两处,一处是明堂路,以店堂式经营为主,店面较大,装修考究,书籍品位较高,文化气息浓郁;另一处是武昌大道中段,影剧院对面小书店,店面很小,前摊后店,主要经营八卦杂志、实用手册、袖珍读本以及挂历,地摊气息较浓。这两处书店的聚集地,大大小小的书店鳞次栉比,每逢假日和周末,有许多市民在此看书、买书。尤其是影剧院对面那十几个小书摊前,站着、蹲着,一字儿排开淘书的人群,可谓老鄂城的一道风景。可在不知不觉中,这些书店陆续搬迁或消失了。每一个爱书的鄂州人,也许都会心存疑问:那些书香飘溢的小街,为什么不见了?
小型书店风光不再
1月1日,记者走进明堂路的一家书店。三四十平方米的店面,顾客不足20人。随后记者又来到相去不远的一家书店,甚至更冷清。因为没有顾客可招呼,营业员百无聊赖地在网上斗着地主。谈起如今的书店生意,营业员无奈地叹气道:“现在来买书的市民,确实比以前少了!”
在市一中附近的一家书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来买书的大部分是学生,还主要是老师推荐过来买教辅书的。再就是网络排行榜上炒得很火的书,也比较受潮人的追捧。眼下国家公务员考试如火如荼,也带动了此类书籍的销售,而其他种类书籍也就乏善可陈了。一位书店负责人谈起如今的书店营业额,也是讳莫如深:“肯定比以前少了,图书市场好像成了一个夕阳产业。”“现在逛书店的人寥寥无几,闲暇之余,市民更愿意逛商场和超市。”
“以前明堂路那边倒是有不少书店,现在都不怎么看得到了。”住古楼街的王大爷曾经当过中学老师,年纪大了喜欢逛逛书店。聊起鄂州的书市,王大爷感慨良多。他说,原先明堂路周边一条街上,曾经密密的排满大大小小各种书店,但现在整条街上只剩下两家了,就连体育场附近的游击地摊书市,也被日用杂货摊给取代了。大书店的书太贵,地摊书又没了踪影,想看点实惠的书真难。
“店面是我自己的,不用交房租,只需付些水电费和人员工资就行了。”明堂路一家书店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据了解,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房地产业的发展,城区门面租金年年看涨,很多书店最终难以为继,只能关门。“房租涨的太快,卖一本书能赚多少钱?”无奈之下,许多书店经营者把门面拿出来“改行”,开起了服装店、零食铺等。
但是,看涨的房租成本,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众口难调,顾客锐减,才是许多书店头疼的问题。人们很难在鄂州的书店里,看到完善热情的服务,高档的硬件条件以及新式多样的促销活动。
许多市民在记者调查时表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跟以前比,看书的时间少了,阅读的习惯也变化了。即使想看书,网络这么发达,可以下载到手机和电子书上随身看,也就没必要去书店了。更何况只看不买,有的老板还要给脸色看。部分市民还表示:如今图书市场上鱼龙混杂,新书、好书匮乏,也是他们不去书店的原因之一。
网络书店红红火火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传统书店的冷清相比,网上读书、买书正日益红火起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尤其是年轻人选择网上阅读或网上购书。据易观国际发布的《2010年第2季度中国网上零售市场季度监测》显示,网络图书销售总额已达到12.2亿元,同比增长59.7%,环比增长16.2%。“我跟室友一般都在网上买书,便宜也方便。”鄂州大学的张同学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调查发现,网络书店较之实体书店的优势在于:一是折扣大。记者走访鄂州城区的几家书店,一般的新书折扣都在8折左右,而目前规模较大的几家网上书店如当当网、卓越网等,平时都会打6折,举行活动时甚至有低至2折的促销。网络书店减少了供应环节,也降低了一部分开销,从而让利于消费者。
二是新书上架快、种类多、促销强,这对实体书店有着巨大的冲击。网络书店常常举行“买书送礼”“新书首发”等活动,吸引了许多读者。“好多在鄂州书店买不到的书,都可以在网上买到。渐渐地,我就习惯在网上买书了。”张同学说。
当记者问到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的影响时,鄂州市一家书店的负责人也坦陈了自己的担忧。但他认为,虽然网上购书渠道、规模日渐扩大,但实体书店仍具有自身优势,书店管理需要有计划、有规模,紧跟社会风向潮流,找准自己的定位,走特色化专业化道路,依然会有自己的空间。
实体书店有待突围
随着市民阅读习惯的改变、网络书店的兴起,实体书店在鄂州这座城市是日渐势微?还是悄然湮灭?或者奋起突围?昔日书香流溢的小街,如水中月镜中花,难道就这样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了一道挥之不去的风景?实体书店又将如何破茧?
记者走访发现,鄂州新华书店改名崇文书局后,在鄂州图书市场焕发了第二春。也许它的经验,值得人们思考和借鉴。1月3日上午10点多,记者来到古城南路崇文书局,发现已经有不少读者。一位带着孩子来看书的爸爸说:“放假了,与其让孩子在家看电视,上网,还不如让他自己挑些书看看,这里书的种类较多,我便带孩子来了。”
崇文书局卖场环境的改善,书籍种类的增多,是经营状况改善的重要原因。该书店的陈主管介绍说,崇文书局是湖北省新华书店的一部分,在湖北省新华发行集团的统一指导下经营,有着丰富的货源,软实力也随之增加。各市州书店也根据本地实际,对销售方式作出相应调整,譬如节假日促销,为读者网上代购,送书上门等服务措施。元旦期间,该书店推出购书满100元送20元消费券(相当于打了7折)活动,吸引了很多读者,节日期间的销售额也有所上涨。
记者注意到,灵活的经营机制加上个性化的营销应是书店的生存之道。实体书店要想生存发展,做大做强做出特色,或许是一条出路。
2010年,台湾电影《一页台北》不仅在柏林影展上获奖,更让全球都记住了“诚品书店”这个名字。现在,“诚品书店已成为台北市文化地图上一个重要的地标。
“用书店攻占人心,让阅读永远不打烊”的诚品书店,引起了内地很多书店经营者的关注。在那里,卖菜谱书的区域,就真的有灶有锅,有厨师在现场做菜;学术类书籍就有学者的讲座;社会文化类图书就有文化沙龙……书店已成为一个文化活动的聚集地,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化地标。
在人们的印象中,鄂州的书店,小则十来平方米,大则三四十平方米,店外三两台铺,五花八门的报刊杂志陈列其上,店内书架严整,各类书籍分区别类,一隅之地,满眼皆书,人临其下,何等渺小,何等缭乱。
当然,鄂州和台北不能相提并论,书店的规模发展也只能望其项背。但是,“诚品书店”的经营和发展,对鄂州的书店经营者也应有所启示。
记者街头采访了几位市民,关于购书时的感受与氛围,他们更青睐实体书店,但在鄂州,这样的书店屈指可数。北京的风入松书店,专营学术性著作,教辅类或一般大众书籍在这里并不多见,这里频繁举办首发式或学术研讨会,吸引了很多读者。许多顾客还是喜欢书店购书的氛围,实体书店可以通过品种结构布局、灯光和音乐以及周到的服务,给购书者以更高的价值体验。就像网络电影和盗版碟取代不了电影院一样,书店不单单是买书的地方,而是一个文化的聚合地,一个集合多元要素的文化创意经营平台。书店的兴盛正是文化的兴盛,实体书店不应消亡,我们也终会等来永不打烊的书店。
记者 程丽萍
资料链接
目前,全国图书市场年纯销售约600亿元,网络书店销售约20多亿元。可见,尽管网络书店发展迅猛,但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实体书店。网络书店依然是对实体书店的补充。以国有大型发行集团的实体书店为例,发展势头普遍良好,比如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等增长迅速,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湖南、四川等省新华发行集团所属实体书店也业绩不凡。2009年一季度浙江省内的77家连锁店中,有73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增幅最高达73.3%。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