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助燃百姓好生活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1-01-07 语音:播放
日前,长江日报报道称,每天上千台次黄冈出租车,过江到鄂州加气。这一现象引起多方面的关注,从街谈巷议中也传递出许多城市自豪感。
  5日,记者饶有兴趣地对此进行探访,从加气站到全市天然气建设发展前景,展现在记者前面的果然是一幅美丽画卷。

   1、我市气价低于全省均价
  在石山加气站,前来加气的的士川流不息,除多数本地车外,也有少量挂着黄冈等外地车牌。正等待加气的黄冈的哥范师傅说,鄂州天然气价格比黄冈略低,加起气来也方便。
范师傅这样盘算,来回一趟鄂黄大桥花30元钱,但鄂州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只花3.15元,比黄冈低,这样一来,加一罐气差价能抵过一趟通行费,如果带客过江,还能赚一点。
为何我市天然气价格比目前全省4.5元/立方米的天然气均价低一块多?市相关部门解释,1.35元原属省级天然气先扣后补费用,市政府将其作为惠民手段,直接补至的士加气费中,使我市天然气价格大大低于全省均价。
据市安泰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克涛介绍,我市从2005年开始供应天然气,至今6年时间里,维持低价供气,仅全省平均值差价调控一项,累计为市民省下约千万元费用。

  2、需求量每年增长1000万立方米
  在我市城区,日夜奔跑的士超过400台,加上燃气公交车,一天需消耗天然气2.2万立方米以上。
  安泰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市唯一一家天然气供应商。该公司近日一份统计显示,2010年,全市天然气日需求量约15万立方米,年需求量近5000万立方米。其中,出租车需求量占19%,民用需求量占30.5%,工业需求量最多,占39.3%。
  统计还显示出近三年天然气供求情况: 2009年全市使用天然气居民4.5万户,用气总量3000万立方米;2010年全市使用天然气居民5万余户,用气总量4000万立方米以上;按预算,今年全市使用天然气居民和用气总量将分别超过5.5万户和5000万立方米。
  可以看出,我市天然气需求量逐年增大,年均增幅1000万立方米,用户也逐年递增。

   3、全市目前气化率近60%
  近年在城市三网改造中,天然气管网改造速度惊人。周克涛介绍,全市天然气管网工程逐年完善。目前建成的天然气高压管道43公里,低压管道610公里。可基本满足城市居民输气需求。
  周克涛经理介绍,到今年,城市天然气气化率已近60%。也就是说,现在整个城区,除了城西北有部分庭院管网在建外,其余地区,包括各小区、学校、工地等,均已实现天然气主次管网全覆盖。“仅主城区天然气用户已超过5万,管网建设已经向葛店、花湖开发区等地快速延伸。”

  4、新增管道将为快速增长的天然气需求解压
  每年,忠(四川)—武(武汉)线黄(冈)武(汉)支线输气管道将为我市提供4200万立方米天然气。但近年我市经济工业快速发展,天然气需求量大幅增加,单线供气模式,让天然气供用感到吃力。
  2010年12月,“西气东输”二线与忠武线相通,和黄(冈)武(汉)支线一起,为我市继续供气。
  “和以往这个时候相比,个人感觉今年用气好多了,至少不会挤得跟打仗一样。”驾龄近10年的哥王先生感叹。
  近期,有报道称,日前在建的“黄(冈)大(冶)线”天然气管道,北连“西气东输”二线,南接“川气东送”管道,将穿越我市燕矶、花湖、沙窝、泽林、汀祖、碧石等6个乡镇,总投资4.7亿元,其中鄂州及穿江段投资1亿元。预计2011年贯通后,我市日供气量将由现在的每天约10多万立方米最高可增加至70万立方米。
  相关负责人称,新管道的即将投用,意味着我市天然气供给保障能力将大大增强, 城市天然气骨干管网将逐步完善。届时,鄂州将有望彻底告别“气紧缺”和“加气难”。

  释疑

  居民实施限气其实很有必要
  近期持续低温,居民用气频现高峰,不少城市纷纷出台“限气令”,控制居民用气。
  在我市,按规定,居民单次购气量不可超过50立方米。
  对此,一些市民提出质疑。“家里人多,用气量大,寒假几个个孙子、媳妇一起回家,怎么够用呢?”“限气后,购买起来跑来跑去很麻烦。”甚至有市民认为,限购气,是不是想囤积居奇,趁机捞老百姓的钱?

  相关专家称,限气是一个临时的调控政策,但很有实施必要。天然气不是太阳能,有很强的计划性和阶段使用规律。无限制用气,不利于准确地掌握和调控全市天然气供求状况。
  按2010年标准,天然气每立方米价格不到2.3元。数据统计,一户普通天然气用户家庭平均一天使用天然气量约0.5立方米,月用气量基本不超过20立方米,远远低于政府规定单次购买上限。
  专家还建议:“限购不等于限制二次购买。而且长期大量存气,会让市民忽视对天然气管道设备的防范检查,容易产生安全隐患。一旦因设备原因漏气或者充气卡丢失,容易引起纠纷。”

  记者  柯明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