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涂鸦”“牛皮癣”该如何治理?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1-02-18 语音:播放
“快来看看吧,我们楼道内的墙壁上小广告都成灾了。”昨日,市民王女士打电话告诉记者,她所居住的邱家咀一小区内,每座楼楼道内的墙壁上都是小广告。
  记者随后在该小区一座楼内看到,从一楼到六楼,楼道内的白墙都被小广告“占领”,这些小广告的内容,涉及“专业疏通下水道”、“机械通下水道”、“专业搬家”、“换煤气”“办证”等。记者采访时,发现许多居民楼道都有这样的“牛皮癣”,对此,无论是街道办、居委会,还是城管部门都感到“头痛”。
  新刷墙壁被涂鸦,让人烦
  16日,记者在隆泰居民区多个楼道内,发现从一楼到二楼的墙面有许多办假证电话,每面墙上多的有几十小广告。
  “刚刚刷好的墙壁,被涂上这些东西,真是害人啊!”家住这里的小洁指着这些小广告气愤地说。
  小洁说,以前,办假证人员将电话号码喷涂到楼外的墙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竟喷涂到楼道内,而且满墙都是。
  随后,记者对西山坡鄂钢居民小区的10余栋楼房的数10个单元逐一进行了走访,发现没有防盗门的每个单元都被涂得乱七八糟,无一幸免。
  昨日,记者又走访了一些小区的居民楼,均发现了楼道内的一二楼墙面上喷涂了各类小广告和办假证的电话号码,让人看了心烦。
  从一楼涂到顶楼,太猖狂
  这些做小广告的人有恃无恐地四处涂鸦,他们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昨日,记者按小广告上的联系地址先后拨通了几个本地办假证的电话号码。一位南方口音的男子说:“大哥,我们也是混口饭吃,没办法啊!”
  记者拨打了另一个办假证的电话号码,接电话的是一名本地口音的女子。她十分不耐烦地说:“你报警也没用,少管闲事吧!”
  16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古楼街道办事处一社区。对于社区楼道内星罗棋布的小广告,社区人员表示很无奈,全社区有几十栋楼房,全都是敞开式的,没有物业,也没有防盗门。
  “喷涂者就是抓住了这些楼房的特点,所以才有恃无恐的。”社区工作人员说,我们街道很多社区,每个社区都有数十栋甚至更多的楼房遭受喷涂小广告。没有物业,没有防盗门的楼房的楼道内一二楼的墙面几乎全被涂鸦,有的还一直涂到顶楼。
  她说,楼房外部被喷涂小广告后,环卫工人会及时粉刷清理,而楼道内的没有人粉刷。粉刷喷涂小广告,社区没有涂料,也没有钱。
  环卫局一名不愿透漏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小广告随处可见,白天刚刚粉刷完,一夜的功夫又涂满墙壁,让人防不胜防。他们只负责楼外广告的粉刷,楼内的应由物业部门负责。
  市城管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喷涂者十分狡猾,经常夜里趁人不备进行涂鸦,我们也一直想把他们抓住处理,但是抓现行很难,因此,希望市民发现后要及时举报,共同维护家园环境。
  记者从警方了解到,办假证人员基本上都是雇佣一些未成年人或者孕妇喷涂小广告,即使被警方抓获,也无法对其进行处罚,因为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小广告治理,招数多
  市民李先生讲述了他业余治理小广告的一件很好笑的事情。
  楼道里什么广告都有,卖茶的、酒店开业的、通下水道的、开锁的、网通宽带、广电宽带等应有尽有,且每月重贴一次,层“贴”不穷,你今天撕了明天又满了。好好的楼道像长了牛皮癣,又脏又难看。我实在忍受不了,就用手撕、小铲子刮,天天坚持。还好,我住的这一层没人再贴了,反正贴也白贴,可其它楼层依然满是小广告。
  后来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网通宽带和广电宽带因为竞争总是互相盖住对方的小广告。我恍然大悟,于是每天下楼便顺手揭下一个小广告,随便盖在另一个广告上,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们彼此疯狂地盖对方的广告,在一个地方会形成厚厚的好几层,这时只要轻轻一撕就全都撕掉了。
  多数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没有这笔治理费用,只能将问题上报街道办。凤凰街道办事处城管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街道没有这方面的专项资金,只有靠居委会组织居民,自己进行巡逻、想办法治理。西山街办城管部门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城管部门就是采用“钓鱼”的办法,让印刷小广告的人自己来粉刷乱涂的墙壁。
  记者的同事近日到香港旅游时发现那里所有的墙壁都非常干净。据当地居民介绍,特区政府在治理上下了工夫,首先是在每个居民区都设有市民免费交流信息平台;其次是对乱写乱画者处罚非常严厉,轻则罚款 5000港币,重则“引来官司”。深圳市有关部门治理小广告则靠疏导,在居民院内设立广告张贴牌,让“小广告”不再上楼扰民。
  对于如何治理居民小区存在的小广告污染环境的问题,家住寒溪路一幢楼的汪先生认为:“只要政府真抓实管,一定会使整治取得实效。 ”他告诉记者:“每个小广告上都留有电话号码等相关联系方式,管理部门只要按照相关联系方式,就能找到广告发布者,组织开展打击几次,必然使广告发布者注意发布广告的场合和方式的。”他还认为,“居民虽然也可以按照相关号码找到发布广告的人,但毕竟没有处罚权,这项工作必须由政府出面,才能起到治理效果。 ”
  我市城管队员也曾携带铲刀、滚筒、毛刷、水泥、人字梯等工具和粉刷材料,及时铲除发现的牛皮癣,并对原处进行同色覆盖。此外,成立除“癣”巡查小分队。每周对辖区内的除“癣”工作进行巡查,对没有发现或遗漏的乱张贴小广告等进行及时清除,防止出现除“癣”盲点。
  一些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城市的经验也可以借鉴,他们依照市民铲癣数量,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如餐巾纸、肥皂、高压锅、自行车等。有一个沿海城市一年收到市民送来的牛皮癣5万多张,奖励出几十辆自行车。一位老人今年70多岁了,他和其他退休老人一样,每天晨练带一把铲子。一个月下来铲了1万多张非法张贴的小广告。他说:“自从有奖除‘癣’活动,我既锻炼了身体、又能得到一定的奖励,非常乐意。 ”
  这个城市的做法,应该是解决了治表的问题,而如何从根本上遏制“牛皮癣”蔓延、屡禁不止的现象,则是拷问城市管理者智慧的一个课题。
  家住官柳小区的马女士也不建议对楼道小广告“斩尽杀绝”,她说,有的小广告毕竟对居民有帮助。“其实,主要是因为这些小广告张贴的不是地方,如果我们对此引导,相信完全可以根治楼道‘牛皮癣’。”
  长期租房户李先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他表示,小广告有时也能带来一些方便,由于工作流动性较强,他们搬家的频率相对较高,楼道张贴的小广告能方便联系搬家,不用出去乱找,并且他们租的都是旧小区的房子,几乎都没物业,一旦水管电路出问题,可以按小广告上的电话进行联系。
  采访中,还有一位婆婆说,在这些“小广告”中,有相当一部分信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如家电维修、疏通下水、充气送水等等。她建议,楼道内可设置公共广告栏,对小广告的张贴加以引导,那么小区既为小广告提供了张贴场所,也方便居民采集各种信息,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事儿。

  记者  温博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