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话“禁摩”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1-04-29
语音:
鄂州日报4月22日第5版刊登了《“摩的”非法载客何时休》一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些交警、有关部门执法者、“摩的”司机和群众纷纷来电,参与讨论了“摩的”存在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A、“摩的”车主——
“摩的”车主老王是原粮食部门的一位下岗职工。他在90年代就失去了工作,爱人也同时在同单位下岗了,没什么专业技能的他在下岗后干起了俗称“摩的”的生意。老王说,他曾在一次交通秩序整治中被抓了个正着。摩托车被扣,还领到一张万元的高额罚款单。然而,老王可惜的并不是交罚款的事,而是以后干什么“营生儿”的问题。事实上,“禁摩”之后的出路是所有“摩的”车主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老王讲,那次刚刚受完处罚,他就暗自思忖,“实在不行就再买一辆摩托车,继续干老本行。被扣的摩托车不要了,买一辆二手的摩托车才三四千元”。老王今年48岁,跑“摩的”的收入是一家生活的主要来源,孩子上大学的钱大部分来自这辆摩托车。
“‘摩的’车主以前大多是做什么工作的?”面对记者的提问,老王说,车主成分确实挺复杂,以前干什么工作的都有。有些人生活也并不是很困难。“摩的”中有一半人是在挣“外快”,还有些人是用以前企业“买断”的钱购买的摩托,作为谋生工具。这两个群体中,下岗工人与生活困难者为数不少。
“不干‘摩的’,自己做点小买卖不也行吗?”对于记者的建议,老王乐了。他讲,现在生意也不好做,购买摊床,交纳费用,他手里的积蓄还不够维持正常周转。“我这个年纪想找工作太难了,即使有个公益岗位也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不够供孩子上学的。我拉活一个月也就能挣千八百元,勉强维持一家的生活和女儿上学的费用。”
来自梁子湖区的“摩的”车主小余说,在我失业的日子里已跑了1年多的“摩的”,感觉很辛劳,风险也很大 。但自己没技术,也没本钱,也只能干这行了。
B、市民之见——
市民洪女士说,我当弟弟当教师的头两年,由于收入极低,几乎入不敷出,我家里就给他买了第一辆摩托车开始尝试载客。有年暑假他就跑了几天“摩的”,没有任何经验,个子又瘦弱,更觉得不好意思,就在文化宫前蹲点,一天也就跑个20-30来块,后来就没有心情跑下去了,还不如在家帮爹妈多做点家务事。他说跑“摩的”是极其辛苦的,好处就是自由,不过这种自由也是有代价的,就是被很多人误解,被更多的人所瞧不起。
来自华容区的姜小姐说,我也经常看到有很多摩托车停在马路边等客,但是说实话,大多数给我的感觉并不好!有的30来岁的“摩的”司机会对过路的“美眉”发出嘘声或者猥琐的笑什么的。反正让人很不舒服。我宁愿坐公交。据我所知,当“摩的”后面拉的是个美女的话,有很多“摩的”司机,常常会故意地来个急刹车。
在鄂州工作,来自河南的刘女士说,很多“摩的”司机喊客的时候,是女孩子都喊“美女”,我知道这是鄂城独特的叫法,但我还是觉得这词儿有点调戏的成分。
在政府机关工作的秦先生说国内有一个市的做法很好,交通管理部门与两家专业运输企业协商,决定由企业出资10万元对“摩的”进行收购。为了体现公平、公开的原则,他们还邀请物价部门对“摩的”进行现场评估,根据车辆状况,给予车主1500元至5100元不等的现金补偿,愿意参加培训的“摩的”经营者可优先安排到这两家运输公司就业。培训机构根据经营者家庭的实际情况给予500元到1000元的培训经费优惠。
C、执法人员——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鄂城大队副大队长林立刚说,近几年来,尽管运管部门与交警等多部门联合行动,但往往是治标治不了本。
他说:“我们在对‘摩的’经营进行调查摸底时发现,大多数车主家境贫困,一辆‘摩的’既是全家最主要的财产,也是维持一家人生计的收入来源,改变以往查堵罚款方式,运用人性化的疏导,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是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有效方式。”在稽查过程中,也有执法人员表示,在认定“摩的”车主是否存在“非法营运行为”上难度很大,主要是不易“抓现行”。对于这一点,“摩的”车主也很清楚,“只要乘客给钱的时候,注意点周围有没有检查的就行”。这也是目前“禁摩”的尴尬。
记者 温博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