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每亩300元至500元不等的价格承包500亩荒田的10年经营权。”近日,当李秋兰把她与碧石渡镇农会村的承包合同递给记者看时,我惊呆了。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家妇女,竟然有勇气把荒芜了20年的水田承包下来。
这些荒田大多是农会村村民的自留地,由于地处丘陵地带,蓄水条件不是很好,大多被抛荒了。之前,镇里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多次邀请能人到现场察看,希望为这几百亩荒田找到出路。来了一拨又一拨的人,就是没人敢接。
去年5月,李秋兰听朋友介绍说种水稻效益不错,就萌发了包田的念头。
李秋兰家住在碧石渡镇黄咀村。15年前,李秋兰就和丈夫一起在村边开了一家农资店,辛勤劳作,诚信经营,她的农资店在当地有口皆碑。
李秋兰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她,从小和水稻结下很深厚的感情,再加上她长期和购买农资的种植户打交道,多少了解一些水稻种植技术。
经过现场考察后,李秋兰作出了大面积承包的决定。她找到镇领导和农会村干部,要求承包荒田,并与农会村签订了承包合同。
回到家里,李秋兰将包荒的消息告诉了丈夫,憨厚的丈夫了解李秋兰的性格,她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于是默不作声,倒是一旁的公公急得满头大汗,逼着她去改合同退预付金。“我家的农资店,效益一直都很好,也需要人照管,你还费那个劲干什么?”公公不停地劝说她。
李秋兰没有听从公公的劝阻,开始着手垦荒。她告诉记者,由于是6月1日签的合同,已错过早稻种植期,只能种晚稻。此次包荒,除了每年不菲的地租和化肥种子、人工费外,第一年还要打灌溉水井、挖排水沟、建育苗大棚及购农机具,基础设施投入起码得30多万元。她咬牙拿出了全部的积蓄。
李秋兰是一个很朴素的女人,现在更是勤俭了,每次除草打田,从不愿多花一分钱请帮工,总是自己开着机耕船,从早干到晚,脸上晒得黝黑黝黑,肩膀也脱了一层皮。
李秋兰是一个悟性很高的女人,水稻插下去后,每天天不亮,她就跑到水田里查看水稻长势,用尺子量着叶片的长短,数一数田间株数,往笔记本上记着写着,有时她还打电话咨询市、区的植保专家。李秋兰的水稻种植技术不断得到提高,在每次的农业技术交流会上,她做的技术总结和经验介绍,总能赢得基层技术员和水稻种植户的好评。他们认为,李秋兰的水稻种植技术更接近实际,更容易掌握,很有实用价值。
通过她的示范带动,现在,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都要求回家种田。李秋兰知道这些人的水稻种植技术比较落后,如果按传统的种植模式,肯定亏本。想到这里,她深感肩上的责任很重,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乡亲们的科学种植水平。今年4月,在镇政府的牵头下,她成立了新绿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引进新的水稻品种和新的栽培技术,帮助附近农户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
李秋兰告诉记者,目前全社500多亩水稻,预计单产630公斤,亩纯利润将达到401元。
记者 胡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