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秤计量藏猫腻
显示不缺斤少两,顾客却照样多付钱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3-06-07
语音:
本网讯(特约记者龚瑜)去菜场买菜,电子秤上显示多少价格,自然就付多少钱。然而,很多市民可能没有注意到,目前市区许多菜场里的摊贩,都在价格上玩了猫腻:以元计价的货品,故意搞成以角或以分计算,这样每笔交易可多收几角钱。连日来,记者连续走访了市区的一些菜场,发现这种缺斤少两的情况十分普遍。
6月3日傍晚,记者来到江边一菜场,沿着水产和肉类摊位走了一圈,发现有2个水产摊位和3个肉摊在称重时,至少缩减一位计价。比如,10元一斤的货品,摊主在电子秤上输入的单价是1元一斤。在城东一菜场,记者发现情况几乎一样,无论是水产摊、肉类摊还是蔬菜摊,几乎都有缩减一位计价的情况。这种弄虚作假的现象,在水产等单价较高的摊位尤其严重。记者观察了10多分钟,至少有2个摊主先后在称龙虾、鳝鱼时,单价缩减了一位。本来30元一斤的龙虾,在电子秤上变成了3元一斤,由于电子秤只显示小数点后两位数,在四舍五入的规则下,顾客往往要因此多付几角钱。
之后,记者在市区多个菜场都发现了上述情况。
“其实,无论是在市区各大菜场,还是路边马路摊贩,这种手法,在使用电子秤的地方已被普遍采用。”一名市场人士告诉记者,有些摊贩心不太黑,就缩减一位,心黑一点的就直接缩减二位。在肉类、水产等动辄几十元一斤的商品上,一天下来,摊主能从顾客那里揩不少油。
而流动摊贩短斤缺两花招更多,他们的电子秤居然可以随意调节。6月4日,市民唐阿姨就被这样的流动摊贩宰了一刀,一只西瓜明明只有11斤重,用流动摊贩的秤称,却有18斤,“注水”多达7斤!
6月4日下午,唐阿姨下班回家,途径凤凰路附近,看到路边有一流动摊贩在叫卖西瓜,每斤1.4元。唐阿姨就上前挑了一个,一过秤有18斤重,去掉零头,摊贩收了唐阿姨25元钱。
一个不算大的西瓜有18斤重?这让唐阿姨有点纳闷。摊贩解释说,现在的西瓜比较新鲜,水分多,所以重。看唐阿姨不相信,他还让唐阿姨自己再称一遍。唐阿姨在电子秤上试了试,称出来确实是18斤。付钱后,唐阿姨还是有点疑惑,就跑到附近一家小店里重新称了一下,这时称出来还不到11斤。发现上当,唐阿姨急忙回去想找摊贩理论,可摊贩早已不见踪影。为了弄清原因,唐阿姨和家人一起在附近寻找这名摊贩。费了一番功夫,他们终于在一条小路上找到了这名摊贩。
该摊贩一开始并不承认,又将西瓜放在电子秤上,指着显示屏说:“这只西瓜是18斤重!”唐阿姨和家人一起上前查看,果然,电子秤上确实显示为18斤。不过当唐阿姨将电子秤重新启动,戏剧性的一幕就发生了,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字变成了11斤。同一只西瓜,同一架电子秤,称出来两个完全不同的重量。
经盘问,摊贩说出了真相。原来这架电子秤有一组密码,只要输入密码,就可以骗秤,而且骗多少都由摊主自己定。这名摊贩说,为吸引顾客,他卖的水果价格比超市还低,所以想在分量上作点“补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