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里兴起地书热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3-06-21 语音:播放

  一桶清水一支笔,以水为墨写地书……每天早晨7点,在我市观音阁公园,一群书法爱好者挥舞着一米多长的海绵笔,在地面上龙飞凤舞,一个个或娟秀整齐,或粗犷豪放的字体吸引着不少晨练市民驻足观赏。

  3年前,原市电影公司退休的耄耋老人朱志云第一个在滨江公园以海绵为毫、清水为墨写地书,推动了我市公园地书这一文化活动。而后,相继有5名书法爱好者成为老人的“弟子”,频繁活动在公园中。地书成为与公园散步、跳舞,弄剑等项目并驾齐驱的热门活动之一。近年来,不少到公园锻炼休闲的中老年人青睐写地书,纷纷自发从四面八方加入到书写行列,最多时达十六七人,被市民称之为公园“地书一族”。

  家住鄂州高中附近、现年50岁的张先生不顾路远,每天总是提前赶到公园。他的字写得刚柔相济,充满生机和活力。他有“三高”,坚持写了几个月的地书,效果不同凡响,但如今身子骨硬朗了,人感到特别精神了。一位退休教师是奔着公园地书热的好氛围而来的,他每天奋笔疾书,眼神随着笔尖扫,呼吸跟着笔运走,写出的字刚毅有力,他认为写地书是一项高雅、时尚、健康和经济实惠的休闲健身活动。家住菜园头、60多岁的陈先生虽然沉默寡言,但写起字来却是激情奔涌,笔走龙蛇,还结交了一帮书法朋友……

  公园地书队伍来源广泛,以中老年为主,其中不泛女同志,年龄最大者82岁,最小者12岁,也有一些人是忙中偷闲来练地书的。他们常常一边写,一边相互切磋技艺,不时让围观的市民接笔一试或请他们评头品足,地书成为走近市民、乐趣横生的技艺。特别是退休人员以书结友,以地书为载体寄托一种思绪,用书法谱写着人生晚年的好时光。明堂小学六年级邵俊杰是地书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他学写地书3年不辍,现在的字写得苍劲有力,朱志云老人夸起自己的得意“弟子”时笑得合不拢嘴。

  地书老人们在高兴之余都有一种遗憾,他们觉得现在真正学写毛笔字的人太少了,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有一群青少年和他们一起写地书,以老带新,互帮互学。

  特约记者  徐木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