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川藏放飞梦想
我市4名车友骑行拉萨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3-07-10
语音:
记者熊光艳
带着梦想出发,向着西藏骑行。
7月7日,我市4名自行车爱好者踏上圆梦之旅。他们乘坐当日中午1点的火车到达成都后,再骑单车沿318国道线进入西藏,到达拉萨,最终抵达珠峰大本营。他们要克服道路崎岖不平、高原缺氧反应等诸多艰难险阻,沿途要翻越12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山,其中两座山海拔5000米以上,渡过8条巨川大河,预计历时30天左右,骑行距离约2700公里。
这4名队员分别是市一中两名青年美术教师田丰和吴远亮,55岁的万杰和90后青年曹松。
7月6日,在市自行车协会为他们举行的简短送行仪式上,记者有幸采访了他们。
实现心中多年的梦想万杰是4人中年纪最大的,是大通公司的货车司机。很小的时候,他就爱上骑自行车,1996年,他萌生骑自行车去西藏的想法,邀约同学与他一起去,却没有成行。去年,他加入了我市民间组织的自行车协会,认识了许多自行车骑行爱好者,才有了这次川藏之行。
“听说我要骑自行车去拉萨,家人担心我年纪大了,在路上体能吃不消,建议我不要去。”万杰这样描述家人的第一反应。最终,他以自己的行动和坚定信念说服了家人。
为了进行体能训练,从今年4月份开始,万杰每天早晨跑步5公里,下午游泳过长江返回,晚上骑自行车到黄冈遗爱湖,这样坚持了4个月。今年5月,他参加全国铁人三项(游泳、骑车、长跑)赛,在强手如林的40位选手中排名12,万杰信心大增,家人看到他这么执著,也开始支持他。
万杰说:“有梦想的人生是幸福的,敢于去实现梦想的人生是无憾的。”这次去拉萨,他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挑战自我磨炼意志23岁的曹松是这次川藏之行年龄最小的,这位阳光帅气的大男孩骑行训练只有大半年,谈及这次骑单车远行,曹松说,主要是挑战自我,磨炼自己的意志力和生存能力。曹松在鄂州从事电脑维护工作,先前找了两份工作都不顺心,他想通过这次远行,给自己的人生一次洗礼,使自己成熟起来。
拉萨骑行条件最为艰苦、骑行难度最大,骑行距离最长,特别是七八月份正值当地雨季,山上可能遇到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那里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在28℃左右,到了晚上温度就降至零下5℃。“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事先作了充分准备,比如购买了羽绒服、雨衣、强光手电等设备,还带了沿途吃的干粮,每辆车上行李重约15公斤,虽然条件艰苦,但在苦中能锻炼自己。”曹松有些激动和兴奋地说。
传播低碳环保理念今年40岁的田丰是市一中美术教师,4年前加入吴都车吧。他说,自行车运动对心脑血管、腰椎、颈椎、肩周炎等疾病有好处,是一项绿色、健康、环保的运动,2011年暑期,他邀约吴远亮骑行香港做公益宣传,积累了丰富的骑车经验,比如,装备配置情况,要穿速干衣和骑行服,因为沿途出汗多,这样可透气。
在香港行中,他沿途饱览了湖南、广西等少数民族的风光,拍摄大量艺术资料,用这种方式深入生活进行艺术采风。
这次去令人心驰神往的美丽圣地拉萨,他将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宫,去看盛开在雪山下那最美的格桑花。他说,这不只是一次采风和健身,更是一种宣传低碳环保出行的方式,作为教师,他将向学生宣传低碳环保出行的理念。
准备充分信心十足瘦瘦的个儿,蓄着络腮胡子,您怎么也想不到,这么文弱的吴远亮会是这次骑行拉萨的队长。
“他的经验很足,骑行路程最长,遇事心细沉稳,是我们推选的队长。”万杰向记者介绍。其实说吴远亮骑车路程最长,并不是说他骑龄长,而是他骑单车训练最勤。为了这次远行,他带着队员每周到黄冈市的英山、蕲春等地进行一次长途拉练,“我们实力都很强,对这次远行充满信心。”37岁的吴远亮说。
这次,他们使用的是价格在3000元左右的自行车,性能好,便于拆装和携带,但仍不能保证自行车中途不发生故障,在长途骑行中,很难找到修车的地方,吴远亮通过自学掌握了修车技能和装备维护。
作为队长,怎样保证旅途安全,吴远亮说起这些非常老练,如不能并骑,靠近路边,前后车保持1米距离,此外他特意学习了应急事故处置方法,携带了云南白药、葡萄糖、维生素等常用药品,以确保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