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夏阳)市一中三(5)班学生王安琪致信鄂州日报,表达自己对鄂州曾经的女英雄的崇敬之情,并呼吁,在城市景观的建设中请给革命烈士留下一席之地。
王安琪在信中写道:“3月7日,《鄂州日报·吴都周末》刊登了一篇名为《鄂州巾帼红 碧血映吴都》的报道,偶然读后,我眼眶红了,心灵也震撼了。原来,在我们的故乡竟也有一批如此悲壮的刘胡兰式的女英烈,这真是教育的缺失,恐怕绝大多数市民都不知晓,何况青少年呢?怀着崇敬和好奇,在爷爷的书架上我又翻阅了《首义英雄》、《鄂州抗战》、《岁月如歌》、《鄂州英烈》等资料,被辛亥革命以来到全国解放各个历史时期在鄂州为革命牺牲的1000多位烈士的英勇事迹所感动,这是多么宝贵的革命遗产,多么宝贵的革命传统教育题材啊!”
清明节快到了,王安琪认为,市妇联、团市委、文教部门和大中小学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就近就地组织青少年以祭扫烈士陵园、参观革命纪念场馆、写作缅怀先烈文章等形式,来端正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坐标,补上对乡土历史知识无知的一课。
她还呼吁,在城市景观的建设中,我市应给革命烈士留下一席之地,树碑塑像、刻石绘图,并修缮彭楚藩、盛浩如等烈士陵园和麻羊垴、夏家榜等革命遗址,做到长年对外开放,辐射周边地区。
她在信中还写道:“我还想为全市20多万青少年和留守儿童提点要求:我们的课余(业余)活动与场所实在太少了,这与一个中等城市的配置相距甚远,连一座被蚕食得面目全非的‘市青少年宫(镜园)’都容不下,鸠占鹊巢、名存实亡,何谈关心下一代。难怪网吧和不当场所的生意那么红火,囧现实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