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钢职工志愿护江豚的故事
江豚湾里的笑,有咱工人的爱
信息来源:市水产局
日期:2014-04-18
语音:
龙龙、王后、吉吉、笑笑……”站在燕矶龙王矶头的礁石上,一群“NGO”齐声呼喊。少顷,那一湾浅滩上出现一道水波。紧接着,一个黑色的身体一跃而起。“那是龙龙!那是龙龙!”他们惊呼着,心中的那份感动涌到了嗓子眼。
龙龙是江豚,站在这里与龙龙“对话”的是鄂州微笑爱心志愿者团队的队员们。团队创建人刘壮志说:“志愿保护江豚,鄂钢人较为活跃,参与者多达千人。”在这个志愿行动中,作为工人老大哥的鄂钢人又有着怎样的生态理念与环保坚持?
本网讯(通讯员 董念涛)
彭霞——
我们要留住江豚的微笑
彭霞,鄂钢能动厂职工。亲密接触江豚,对于她来说,纯粹是一个意外。
2010年10月,彭霞参加了鄂州时空组织的一个户外活动。原以为,这只是一个郊游活动,没想到,活动的主旨是保护环境,接触的还是保护江豚。
“如果江豚没有了生存之地,就证明长江的水质恶劣,而我们所饮用的都是长江水啊!如果不注重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江豚,就连我们人类自身都没法生存了。”从那之后,彭霞心中的一种危机感油然而生,不知不觉间更加关注江豚的保护了。
2012年5月,彭霞召集了本厂的10余名团员青年和志愿者们一起来到了江豚湾,他们自带了垃圾袋和铁叉,在江边清捡垃圾。一上午,清理的垃圾堆成了一个小山包。
彭霞说,如果不及时清理白色垃圾,就容易被江豚误食,并引起消化不良,不利于江豚的健康。最令人感动的是,居然有位志愿者开来了一辆小拖车,把所有的垃圾运到了回收站。
“江豚永远是一个笑脸呢!”有人说。也有人认为:“这是把我们当成了亲人啊!”彭霞说:“都对都对,所以我们要留住江豚的微笑啊!”
一有时间,彭霞就会参加志愿活动。一次,小姑子感到好奇,问她整天在忙个啥?彭霞故意没有回答,说,要不咱们一起去玩玩吧!于是,小姑子也来到了江豚湾,居然也被吸引住了。彭霞的儿子8岁了,双休日本来是要参加素质班学习的,但是彭霞觉得志愿活动更有意义。每逢有活动的时候,素质班也不上了,彭霞带着儿子一起去保护江豚。
个人的力量总是微小的。辛辛苦苦地把垃圾清捡好了,可回城的路上,看到江堤下不少人野炊后丢下的垃圾,彭霞也有一点儿无奈,甚至有一些气愤。
刘劲哲——
心中有梦,再多付出也不在乎
刘劲哲,鄂钢条材总厂的一名普通职工。在江豚保护志愿活动中,有好多鄂钢人都是受到了她的宣传而加入这个行列的。
每次来到江豚湾,看到龙龙一家子生活得挺好的,刘劲哲和伙伴们总会高兴一段日子。刘劲哲说:“能够看到江豚自由自在地翻腾、摆尾,感受着人与自然的交流,真的是非常温情的。”
2012年7月,鄂州微笑爱心志愿者团队接到世界自然基金会、中科院水生生物所的邀请,刘劲哲等一行20多人到鄱阳湖参加退渔观豚启动仪式。
在刘劲哲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份官方的肯定,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习到专业的护豚知识,对龙龙一家子能够提供更科学的帮助。在船上,他们和中科院的研究员一起近距离地观豚,并对其中的问题作了面对面的交流。专家听到他们的护豚故事后,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赞叹。
刘劲哲的志愿行动,不仅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还将丈夫和女儿拉了进去。2013年9月,深圳举办第二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刘劲哲和丈夫、女儿随同鄂州的志愿者一起前往。他们自筹资金,住宿找最便宜的旅馆,常常是七八个人挤在一间房里。
慈善会举办了三天,他们餐餐吃最便宜的盒饭。刘劲哲说:“就那样儿的盒饭,还要15元一份呢!”然而,他们并没有觉得苦,因为心中有梦,再多的付出也不在乎。
2013年10月,深圳志愿者叶子一行5人驾车15个小时,行程数千公里抵达鄂州,对江豚湾实地考察。之前,叶子夫妇在新疆与鄂州微笑志愿者们偶遇,便被他们的理念和活动所吸引,一直在千里之外默默关注。再次重逢时,是在深圳慈展会上,叶子一家多次前往观看,对他们的江豚保护行动给予支持。第三次相逢,令刘劲哲没有想到的是,叶子居然驾车来到实地。
在刘劲哲的带领下,叶子他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江豚湾。江面上,有一排采砂船,岸边,还有几只小渔船,那些机器的轰鸣很是嘈杂。他们站在礁石上,对着江面喊了很久,但是“龙龙”一家子就是不出来。
刘劲哲很难过,说:“环境破坏了,江豚不敢出来。”叶子并没有失望,她说:“看到你们这么多人长期的坚守,我觉得不虚此行,因为希望就在前方。”
陈雄波——
保护江豚,说到更要做到
陈雄波,鄂钢培训中心职工。
每次到江豚湾,只要他们喊上三四声,那些江豚就像是有心灵感应似的,忽地就蹿出水面,摆尾,翻腾,显出很亲热的样子。江豚与他们相处,一般是半个小时,有时还长达一个小时。陈雄波说:“这是人与精灵的对话啊!它们知道我们来了,所以才这么高兴的。”
中科院的专家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说,不可能是因为你们的呼唤它们才出来的,人工饲养的江豚因为得到了训练,完全可以因为呼唤而表演各种动作。但这是野生的江豚,只是碰巧在这个时间段出来捕食什么的,才会有一唤即到的意外惊喜。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志愿者们宁可相信是因了他们的呼唤,江豚才出来亲密接触的。
只要时间允许,陈雄波每周都要去一次江豚湾,特别是关注那些渔民的作业。要是发现他们进行电捕鱼时,陈雄波立即上前阻止,如果还不奏效,就会掏出手机,准备报警。最后,那些渔民被逼无奈,只得骂骂咧咧地离开了。很多次,陈雄波总是劝电捕鱼的业主,不要做伤害江豚的事儿。渔民反问道:“不打鱼,我吃什么喝什么?”听了这话,噎得陈雄波半天无语。
国内知名导演乔乔来了,陈雄波忙前忙后,尽力帮助他拍摄长江豚类保护公益宣传片《留住江豚的微笑》。晓英视线摄制组也闻讯而来,陈雄波仍然不顾辛劳,协助他们拍摄完长江豚类保护公益纪录片《守护江豚》,他们的志愿行动令摄制人员感动不已。
在陈雄波的理念中,保护江豚不能停留在口号中,而是要尽可能地付诸行动。爱人会织毛衣,这给了陈雄波一个灵感: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手艺制作一些江豚工艺品呢?那样是不是能打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呢?
听了这话,陈雄波的爱人完全赞同。于是,以龙龙、王后、吉吉、笑笑一家子的原型,爱人设计并制作了两个系列8件毛线小玩偶。鄂州微笑爱心志愿者团队把这可爱的小玩偶带到中国深圳第二届慈展会上展出,获得参会人员的好评。
陈雄波很期盼,江豚的生存环境会慢慢好起来。陈雄波也很兴奋,参与江豚保护的鄂钢志愿者越来越多,炼铁厂、烧结厂、条材总厂、宽厚板厂、薄板厂、能动厂、离退中心的兄弟姐妹都来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