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服务质量离“新规”有多远?

记者上街体验找“距离”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4-04-29 语音:播放
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新修订的《出租车运营服务规范》已执行快一个月了,我市出租车的服务质量距离《规范》有多大差距?主管部门又有何说法?近日,记者上街体验寻找“距离”。
  记者实地调查,被拒载两次—— 
  “挑客”,仍然存在
  “出租车司机不得询问乘客目的地挑客。”新规中的这条规定,市民最关注。而现实情况又怎样呢?
  4月26日17时30分,记者在实验中学附近公交站点走访。部分的士司机停车后急忙问“去哪里”,当听到记者说去“火车站”时,司机摇摇头说“不去”,随后就开着空车离开,在随后的15分钟内,记者被拒载了2次。记者发现,过往的多数出租车司机都会询问乘客的去处。如此的情形在西山汽车站也在上演,停候在车站外的出租车大多不是招手即停,“去哪儿”的询问声更是此起彼伏,拒载、拼客等行为依然存在。
  记者就新规随机采访了部分出租车司机,多数人表示对新规相关内容并不了解。“不询问目的地,怎么知道乘客要去哪里?”家住百子畈的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反问道。
  17时45分许,记者终于如愿坐上一辆出租车前往火车站。“在车停下询问目的地后拒载,是可以投诉的。”司机张师傅称,司机不接客可能因为司机个人安排和路程远近有冲突,不愿意接活。
  “这个点你当然打不到的,司机要换班,不顺路,肯定是不会载你的,因为我们也是按时上下班的。”在乘车过程中,张师傅告诉记者,就记者所言的新规中,有关“乘客上车前司机禁问目的地”的规定其实各有利弊,“有时候我并不认识前往目的地的道路,很多乘客也不知道路线,如果让乘客上车后再下车,反而更尴尬。”
  的哥说,说那些有么用——
  文明用语普及有些难
  新规中,出租车司机应使用包括“很高兴为您服务”、“请系好安全带”等26种中文和英文的文明用语。
  但记者采访中发现,在我市的多数出租车司机都没有在上车时说出“您好!请问去哪儿”,下车时,司机也未主动向记者询问“要打发票吗?”和说“再见”等礼貌用语。
  “说那些有么用,只要我能把你送到要去的地方就行了。再说了,来我们鄂州的外国人少之又少。”一位的哥说,新规中要求的26种用语,在实际工作中使用有些不方便,文明用语很难真正实施。“我们只需开好车就行了,一般乘客也不会注意或介意我们有没有说这些礼貌用语。”
  市民说,曾上车又被赶下来——
  被拒载怕了,的哥不问,自己也得事先讲明白
  在提倡服务方面,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乘客,除了3位表示“不满意外”,其余7位均表示“还算满意”。“司机也很辛苦,也要养家糊口,我们还是挺理解他们的。但就这安全和服务态度方面,真的还要好好加强。”乘客李先生表示,希望新规的出台,有关部门应该针对出租车司机的自身素质,进行培训提高。
  “别说司机会问我们去哪里,频繁的拒载都让我们习惯了先问司机去不去。”在凤凰广场附近经常乘坐出租车的刘小姐告诉记者,偶尔遇到停车却不询问目的地的司机时,她还不敢上车,怕上车再说不去,还要被赶下来,自己遇到过这样的事。
  采访中,许多市民与刘小姐有同样的看法,虽然频繁遭遇拒载,但取证难让不少人选择沉默。“投诉取证很麻烦,还不一定会被执法部门承认。”刘小姐希望新规能严格执行,不然再多规定都是一纸空文。
  管理者说,“新规”多项内容早已实施——
  以“黑名单”制度让“新规”真正落地
  “《规范》中很多内容以前就已在我市实施。这次只是上升到国家层面,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处主任杨进表示,以前出租车管理确实松散,今年,他们将大力整顿规范出租车运营秩序。将在火车站、城区等重点场所对出租车进行现场监管;同时将出租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与企业经营权挂钩;以新规为契机,加大培训力度,逐步纠正从业人员的不规范行为。
  “除上述管理办法,我们还将充分运用科技手段,通过GPS监控系统计时功能,全力服务行业管理。”杨主任还表示,对不规范运营、不服从管理、屡教不改的个别从业人员,将实行“黑名单”制度,纳入黑名单的将退出从事城市客运经营。

  记者  王凤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