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盛春花)周海平是泽林镇人,多年来一直在印尼打工。前不久,他回乡休假。带着印尼老板的嘱咐,离家前,他到镇上环球市场的方师傅秘制鱼丸店,买了10公斤鱼丸。11月5日,记者联系上他时,他自豪地说:“外国老板就喜欢吃方师傅做的鱼丸,每次回来都让我们带一些过去。”
原来,和他一样在印尼打工的,仅泽林镇就有60余人。起先因为怀念家乡的味道,每次回乡,大家都会买些鱼丸带到国外,“谁知老板尝了后,说真好吃,后来,只要我们回国,老板就要我们帮忙买一点。”
最自豪的莫过于方师傅本人。方师傅,名叫方应安,今年74岁。说起自己秘制的鱼丸,他毫不谦虚:“何止到过印尼,还有澳大利亚呢。国内也多,像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还有香港、澳门。前两天,要是你来,能碰到黄石的一个女客户,特意开车来买。她不晓得,我在铁山有个销售点。”话音刚落,他又伸出手指比划道:“市内我有5个点。”
方师傅的鱼丸真有那么好吃吗?看着一个个圆溜溜的鱼丸,记者尝了一个,果真是闻着香甜,吃进口有嚼劲。“鱼丸做得好不好,一看外形,又白又圆的有看相;二是口感,有没有弹性,是不是吃在口里舒服,吞进肚里也舒服。”方师傅说,所谓秘制,其实功夫在选材、搅拌、配料上。
农村有句老话,“无鱼丸不成席”。方师傅回忆说,在他还只有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对做鱼丸感兴趣。一开始从父母那里学,后来哪家鱼丸做得好,他就去取经。再后来,他当厨师,还开酒楼,见识多了,也不忘和别的师傅交流做鱼丸的心得。鱼丸越做越好,人家到店里吃饭,就是冲着他做的鱼丸。有一次,一个熟人来吃鱼丸却发现卖完了,嘴馋之下,竟要他去买条鱼现做。见拗不过,方师傅马上到菜场买条鲜鱼,赶着做了一碗鱼丸。熟人连连称赞:“你做的鱼丸真是没话说。”
1998年,方师傅的酒楼因故关了门。同年下半年,方师傅秘制鱼丸店开张了。多年积攒的口碑,他家的鱼丸不愁销路。一天少则销50公斤,多则200余公斤。看到方师傅做的鱼丸这样俏,不少人前来拜师。
鱼丸店越做越大,见忙不过来,方师傅请了2名员工,还考虑到了品牌问题。2009年,他为自己的鱼丸取名为“农村鱼缘”,同时申请了注册商标,并于2010年底成功注册。然而,由于缺乏品牌规划,至今,大家知道的是方师傅秘制鱼丸,而不是“农村鱼缘”牌鱼丸。方师傅说,他年事已高,打算将鱼丸家业慢慢交给儿子方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