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万物复苏,也是养身的好时节,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保健养生不仅被人们广泛接受,更日渐成为大家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特别是网购、电视购物让人们的购物更加方便、快捷。但由于一些不法商家趁机对保健食品进行虚假宣传,夸大各种治疗功效,致使消费者屡屡受骗,维权艰难。到底该如何安全、放心购买保健品呢?近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向消费者们支招,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状:通过网购、电视购物渠道购买保健品投诉逐年增多
据该局“12331”举报投诉受理专线统计,近年来,共受理通过网络、电视购物等渠道购买保健品方面的投诉达48起,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消费概念模糊。很多消费者对于食品、保健品、药品的概念和定义不清楚,尤其是对保健品和药品的概念存在误解,盲目购买。
2、虚假宣传。保健品销售者虚假宣传、夸大其词,打着可以轻易“改造三高”、“包治百病”、“高科技”、“祖传秘方”等字眼,用绝对化的语言作宣传推销。
3、售后无保障。商家在网页都会以“无效退款”、“包退包换”等宣传吸引消费者,但出现问题或达不到效果,商家会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货、退款,有时甚至不接听电话。
市民:轻信虚假宣传,收到过期产品
今年初,市民杨女士上网时弹出一个产品,网页上配有大量的图片宣传该产品主要功能降“三高”,一个星期就有显著疗效,而且没有效果包退款。治病心切的她,看到如此诱人的宣传,毫不犹豫地通过支付宝支付3000元买了4盒。保健品很快就收到了,她按网页及说明书上的服用方法,坚持每天服用一粒,服药一个月后,她满怀期待地去医院检查,但检查结果显示她的“三高”丝毫没有下降,多次联系商家,商家并不像当初承诺的那样退款,而是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货,后来干脆不接杨女士电话。
无独有偶,2014年11月,市民董先生在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教育频道看到“硫酸软骨红曲片”“参茸片”“藏宝”三个产品的广告,并依据电视广告上留有的联系方式400-0066-***确认并共购买了6盒产品,合计金额1972元。几天后,董先生收到货,他仔细查看了产品的外包装,他发现上述三种产品的生产企业分别在南京、唐山、天津三个不同的地方,而且其中2盒已经过期,另外4盒在服用的过程中引起身体不适住院治疗,共花去医疗费一千余元。气愤的董先生多次拨打电视广告上的联系方式,与对方交涉无果,后来联系电话也一直打不通了。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网购保健品四点原则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通过网络或电视节目购买保健品,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认准正规的保健食品专用标志。正规的保健食品的外包装盒左上方标有天蓝色的、形如“蓝帽子”的保健食品专用标志。最好是选择已为大众认可的知名品牌,或者是自己已经用过的、了解和确认其功效的产品。对于不了解的没听说过的产品最好不要贸然尝试。
2、要通过正确渠道购买。尽量在实体店购买保健品,保留好相关票据,需要在网上或电视上购买保健品的,在购买之前可以先直接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数据查询”专栏查询(http://app1.sfda.gov.cn/datasearch/face3/dir.html)。
3、不能听信虚假宣传。选购保健品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如果身体不适,应及时到有资质的医院,请医生检查对症下药,不要轻信推销商的夸大宣传,用保健品代替药品使用,这样反而会耽误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
4、正确维权。如在网购或电视购物遇到纠纷时,应向网店或电视购物节目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投诉,举报方式:当地区号+12331。如果是网店在鄂州的,或者是鄂州电视频道的电视购物类节目,可以直接拨打12331。
特约记者 程宾玲 通讯员 尹瑞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