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点里乐逍遥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5-08-15 语音:播放
今年的夏天有点热。时令过了立秋,凉爽了几天,高温又来了。碧石渡镇矿机居委会主任王瑞山在矿机小区见到老人就打招呼:“气温过了35℃,我们的纳凉点就开放冷气,欢迎您老人家继续来纳凉。”老人们纷纷回答:“一定来蹭凉。这么好的事,真心感谢政府为我们送清凉。”
  今年7月初,鄂城区近200多个纳凉点免费开放。在这些纳凉点,老百姓可以享受免费的茶水、西瓜、绿豆汤。一些纳凉点还免费提供书报、防暑药品等。
  农家书屋成纳凉点
  室外热浪灼人,纳凉点里凉风习习,人们在这里看书、打牌、看电视、聊天、打盹。拿着一本《鄂城革命故事选》,丁爹爹看得有些入神。丁爹爹是汀祖镇下门湾人,尽管家里装了空调,可他还是喜欢到纳凉点来看书。“这里有茶水喝,有电视看,关键是还有这么多书,有这么多老伙计可以聊天。”原来,下门湾的纳凉点是在原有的农家书屋里建成的,老百姓看书、学习、休闲、纳凉几不误。
  每天忙一忙农活,丁爹爹就来到这里看书,直到午饭时间才回家,午休后再来,“在这里,夏天好过了,书也看了。”
  下门湾纳凉点占地面积有300平方米,可以供几百人同时纳凉。汀祖镇宣传委员马先志说:“我们办一个纳凉点,表面上看是增加了一些集体支出,实际上节约了电力,一家一户的空调就不用开了,老百姓高兴。”
  老姐妹们跳起来
  “他们叫我舞蹈队队长。”刘阿姨今年58岁,退休后,她和一帮老姐妹自发组织了一支舞蹈队。天气热起来后,每天下午3点左右,她们就到程潮社区纳凉点集合练舞。刘阿姨虽然不是专业舞者,但她们的装备很齐全。刘阿姨打开随身的书包,“这是跳扇子舞用的绢扇,这是备用的舞蹈鞋……”不仅如此,她和队员们还穿着统一的舞蹈服。伴随着“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这熟悉曲调响起,老姐妹们跳得专注、入神。
  刘阿姨感叹:“以前在矿山广场跳,又闹人又多,天热了根本没法跳,还是这里好。”不过现在她们跳舞时,也会将音量尽量调小,以免打扰到别人。
  学姐学弟齐学习
  鄂城新区将军村6组纳凉点里,回村的大学生张梅正在给一群中小学生讲作文的写作技巧。张梅是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的大二学生,语文底子好,放假回家后,湾里的一群大小孩子都喜欢听她讲童话故事,《灰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哪吒闹海》……几个大人一合计,就给张梅做工作,请她帮这些弟弟妹妹们补一补功课。张梅很高兴能为大家做些什么,一口答应了下来。这个暑假,又凉爽又补了课,张梅也算是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大家心里都乐开了花。
  “我学会了十字绣”
  在沙窝乡渔坝村纳凉点,心灵手巧的村委会副主任龚燕娟正在和一群姐妹研究十字绣。一幅幅《家和万事兴》、《旭日东升》等刺绣作品,在这些姐妹们的手中奇迹般绣出来。龚燕娟说:“村里办了纳凉点,我们把姐妹们聚到一起学十字绣,原来只有一两个姐妹会绣,现在村里最少有100人会绣了,湾里有个姐妹还在绣《清明上河图》呢。”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该乡的新湾村、加奖村。沙窝乡党委宣传委员张春燕介绍,沙窝乡虽然不富裕,但乡党委、政府把纳凉点建设当作大民生工程来做,全乡11个村,村村都建了纳凉点,有的大湾组还在村民活动室办纳凉点,大家在这里学绣花、做些针线活,孩子们在这里做暑假作业,都高兴着呢。
 
特约记者 周祝文  马先礼  通讯员 钟坤堂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