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给子孙留下最好的礼物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6-05-26
语音:
家住七里界村15组的胡茂平只念过几年私塾,自2014年起,老人家花了2年多的时间,将个人的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他说,自传还得改改,希望能给子孙留下最好的礼物。
胡爹爹虽已84岁了,但他依然精神抖擞。他交到记者手里的自传,已是2年来经过10多次修改的版本,数数有十几页,虽然不是鸿篇巨作,却清晰勾勒了胡爹爹的大半辈子。
1932年,胡爹爹出生在西山街办七里界村胡家湾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时,父亲将他送入关公庙里读私塾,聪明伶俐的他,深受先生的喜爱。然而好景不长,12岁时父亲离世,14岁那年爷爷不辞而别,他与母亲相依为命。
为了坚强地活下去,母子俩经常下湖挖藕、上山砍柴。“有一年冬天,屋外大雪纷飞,家中没有柴和粮食,我和母亲就顶着风雪下湖挖藕……”回忆往事,胡爹爹不堪回首,“那是我这辈子最艰难的日子,但母亲的言传身教影响着我,我从心底体会到勤俭持家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胡爹爹参加了工作,协助干部搞土地改革。
1955年,胡爹爹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他身先士卒,参与过焦枝铁路的修建,见证过樊口大闸的建设……他还记录了当时利用鹅卵石铺铁路、劈雷山建闸、落石事故等往事。
1961年,胡爹爹调往石山抽水站任站长,支援七里界村、周铺村和梁新屋村3个村子的防洪抗旱工作。1963年,老天爷连续40多天不下雨,旱情极其严重。胡爹爹以站为家,坚守工作岗位,困了就在桌上打个盹儿。眼看爱人一个多月没回过家,妻子范中英把米和菜送到抽水站,让他安心工作。
1983年退休后,闲不住的胡爹爹热衷于老年人事业,回到七里界村老年协会工作。他乐于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一直为村里义务工作。只要听说哪位老年朋友有困难,胡爹爹总是千方百计帮忙解决;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胡爹爹亲自组建了一支舞蹈队,这支舞蹈队曾多次参加市里的比赛。
2009年,由于年龄偏大,再加上身体原因,胡爹爹辞去了七里界村老年协会副主任职务。闲暇之余,他喜欢看报、读书,村民有了纠纷,也都请他出面调解,成为村民心中值得信赖的人。
曾有人开玩笑说:“胡爹爹,听说您的医保卡里还有不少钱,可以去药店买些常用药,然后卖给别人赚钱。”胡爹爹听后很不高兴,一本正经地说:“要不得,我不能做这样的事。”
“我的3个儿子和2个女儿都很勤劳善良,为人正直,非常孝顺。现在趁身体还行,我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希望百年之后,后辈人能时刻不忘初衷。”胡爹爹说,与其当面嘱咐,不如以文字的方式,让后人细细咀嚼,各自体会。
2014年,他开始写自传了。
不过由于年纪较大,文化水平有限,胡爹爹每天只能写一部分。“想起什么就记下来,有时候趴在床上写,有时候在屋外蹲着写。”胡爹爹说。
天气晴好的时候,胡爹爹就坐在院子里,戴着老花镜写,写完后又进行修改。如果对自己写的作品不满意,他就口述,委托西山街办卫生服务中心的郭怀德医生帮忙记录整理。
回忆录里有这样一段话:兄弟姐妹、婆媳和妯娌之间,几十年来从未红过脸,这都是大哥、大嫂带了个好头。胡爹爹很自豪地说:“兄弟不怕多,只要有个好大哥,关键还要有个好大嫂。”他所说的这位好大嫂就是大儿媳李雪姣。俗话说:亲兄弟,仇妯娌。李雪姣和2个弟媳却处得亲如姐妹,20多年来,妯娌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不过李雪姣说,这都是公公和婆婆的功劳。
每次写完后,胡爹爹就叫孙子胡凯读给他听。胡爹爹的听力差,孙子就读慢点,或多读几次,直到爷爷听明白为止。“爷爷把自己一生的经历,都写在这个回忆录里,它是爷爷留给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为人正直、勤俭节约、对党忠诚、大公无私……这些优良的品德,我们要一代代传下去。”胡凯对记者说。
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在生活中相亲相爱。三儿子胡国宏是一名技术工,他爱岗敬业,每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大儿媳李雪姣曾是一名基层干部,如今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开办幼儿园,教书育人,一家还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和“文明示范户”。
虽然年事已高,但胡爹爹还打算在回忆录里增补一些内容,“人的一生是活到老,学到老。我也想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这本回忆录我会一直写下去,把身边的变化完整地记录给后人看。”
记者 何晓青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