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那抹蔚蓝的风景最美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6-07-25 语音:播放
“24天了,防汛抗洪这根弦依然不能松。”被烈日炙烤的路面上,全体交警挥汗如雨忘我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战酷暑、斗高温,竭尽全力保障道路的安全畅通,保障武警官兵和抗洪救灾物资安全、快速抵达救灾现场。
  一场场不眠之夜的鏖战,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一个个撼人心魄的故事,交警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防汛保畅、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堤。
  烈日下,那抹蔚蓝的风景最美
  (一)
  7月24日中午,热浪滚滚,地面温度超过50摄氏度。
  在梧桐湖新区鮓洲村红莲大道车湾港路段,运送石料的车辆一台接一台,货车司机在车里吹空调,而交警大队的民警们头顶烈日、一丝不苟地指挥疏导交通,毒辣的太阳穿透了警帽、制服,民警汗流浃背,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24天来,近10万方片石、毛渣进场堆放,近400辆大型机械循环运输和作业。加固堤防11.5公里,作业便道抢修1.8公里。”治安交警大队大队长闵春告诉记者,为确保堤防加固工程顺利展开和进场人、车的绝对安全,该大队在此分2班24小时值守,每班坚守12个小时,中途送来盒饭,民警席地而坐野餐。
  记者看到,执勤交警身上晒脱了皮,工作间隙拿着大号饮水瓶一饮而尽。“白天烈日炙烤,晚上蚊虫叮咬,手臂举酸了,嗓子喊哑了,衣服干了湿湿了又干。”闵春说,当了交警就是选择了付出和奉献,再苦再累也不怕。
  (二)
  7月24日11时,刚巡完大堤的梁子湖交警大队大队长杨卫平正在刮胡子。他负责梁子湖区交通管理的指挥和调度工作,24天来一直吃住在抗洪抢险一线,没有回家一次。当天他向老乡借来剃须刀刮完胡子,又马不停蹄赶往小南湖大堤执勤点。
  小南湖大堤是梁子湖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已陆续发现6处散浸、管涌险情。冒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治安检查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周元桥站在最危险的堤坝中间,指挥工程车辆快速通过。同事见他在骄阳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嗓子喊哑了,浑身也被汗水湿透了,便想调换他到堤坝以外的地方去疏导交通。周元桥拒绝了:“你不会游泳,我水性好,万一溃堤了,我既能自救,也可救人。”由于连续多天吃盒饭,周元桥的老胃病又犯了,随身携带的胃药早已吃完,但痉挛性胃痛并没削减他忘我工作的热情。
  56岁的老民警田丛华有风湿病和腰椎间盘突出,他佝偻着身子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夜晚,广家洲大堤灯火通明,可运送石方的货车在倒车时速度缓慢,原来湖面反光影响司机观察后方的情况。田从华急切之间想了个办法,他不顾天气炎热,将橘黄色的反光雨衣穿在身上,在车后用身体当“标杆”,指挥司机快速倒车运送石方。司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地说:“这方法太管用了,我们有了标杆,加大油门倒车也不怕喂鱼了。”
  (三)
  7月22日中午,酷暑难耐,在樊口大闸路段,一位老人中暑倒在马路上,过往长辆纷纷避让。此时,沿着长江干堤巡查至此的市交警支队支队长胡长青发现了,立即跑过去护住老人,并指挥车辆绕行。
  胡长青指挥周边执勤交警,将老人抬到路边阴凉处,垫上毯子扶老人坐下,给老人喂水、扇风,因救护车赶到现场需要时间,为争取时间,胡长青安排警车将老人快速送往医院救治。
  7月22日下午,烈日炙烤大地,小南湖堤段,武警8683部队冒高温在大堤上整险加固,一战士中暑晕厥。在此执勤的鄂城交警大队机动中队中队长毛翔立即联系医生,防汛医疗服务点的医生赶到现场进行初步处理后,毛翔又安排警车,护送战士迅速赶往市中心医院急救。
  头顶火辣辣的太阳、身处漫天灰尘和滚滚车流,他们指挥车辆、疏导交通和救助人员。也许,我们不知道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可是,我们却记得他们身上的那一抹蔚蓝,在高温酷暑中为我们带来清凉,成为这个多灾多难夏日里最美的一道“风景”。
  记者 黎俊荣  通讯员 邱德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